刘秀云
刘秀云,女,崇文区侨办主任科员。 刘秀云是1990年开始作侨务工作的。她认为,在侨务工作社会化的新形势下,如果继续墨守陈规,靠传统的思维和手段来开展侨务工作是不符合形势的要求的。1998年,北京市侨办组织基层侨务干部赴外地参观学习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当年刘秀云协助办领导组织崇文区7个街道办事处主管侨务的主任和民政科长共9人随市侨办赴上海等地参观学习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当时刘秀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与当地的同行交流、座谈。回京后,刘秀云仔细阅读经验材料,她体会到: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工作,不是单靠侨务工作部门一家能做好的,一定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来做侨务工作,才能真正把侨务工作落到实处。于是刘秀云拟出崇文区社区侨务工作的设想和思路,受到了办领导和基层侨务干部的认可。几年来,刘秀云始终把调查研究、探索为侨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写出了《崇文区新移民留学人员情况调查》、《崇文区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情况与探索》等报告,既有真实的数字、典型的事例又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和对策,供区领导在决策中参考,2000年刘秀云编写的《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拓展侨务工作新路》的征文还被区政府评为二等奖。 随着形势的发展,侨务工作对象的逐步增多,社区为侨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显露出来,为了在全区开展好此项工作,刘秀云在工作对象多,社区设备比较完善的前门街道、体育馆路街道做试点。首先帮他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为侨服务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健全资料、制定措施、制度上墙。
由于试点工作成功,带动了全区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 刘秀云在工作中,注重争取教育、卫生、司法、民政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加强协调沟通。注重发挥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的作用,解决社区内的各类矛盾由街道牵头。 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归侨侨眷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他们为社区、为崇文做贡献的积极性。近年来,崇文区成立了归侨侨眷舞蹈队,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区乒乓球比赛,活跃了侨界人士的文化生活。刘秀云等协助区侨联在四个街道成立了街道侨联,推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名望的老归侨楼大鹏担任街道侨联主席。
近年来,危房改造牵扯到归侨侨眷的利益,刘秀云一方面教育他们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尽量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根据它们的特点,向拆迁单位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介绍有关侨务政策,希望拆迁单位了解侨法解决侨界人士的合理要求。 归侨子女邓春平1975年随父母拆迁至北京,当时由于没有住房,在金鱼池中街3号楼下自建了一间28平米的住房,户口放在邓春平的舅舅家。1980年邓的父母相继去世,胞妹出嫁,家中只有邓春平一人,由于邓没有正式工作,与舅舅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2000年4月,金鱼池拆迁,按政策没有邓春平的拆迁补偿,在办领导的指示下,刘秀云多次与区拆迁办联系,宣传侨务政策,说明邓的困难,希望按特殊情决解决邓的拆迁补偿,后经请示区领导,按特殊情况一次性补偿邓春平人民币7万元。 2001年7月,崇文区两广路拆迁,家住此地的马来西亚归侨苏贞来的老伴突然去世,83岁的苏贞来无儿无女成了孤寡老人,苏贞来的情况惊动了居委会、街道、区侨办和侨联,在苏的老伴治丧的日子里,刘秀云同侨联的干部们帮助把遗体送到太平间,挑选了装裹衣裳,由于事情大突然,苏贞荣老人没有思想准备因此心情很坏,刘秀云一直陪伴在苏贞来的身边帮助处理后事,为彻底解决苏贞来的困难还帮助他联系了第一福利院,为他办理了入院手续以及银行存款等事宜,今年春节是老人84周岁的本命年,刘秀云专门挑选了一件红毛衣送给老人,使老人十分感动。 崇文区的归侨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回国定居的,现在还有90人,老侨眷近500人,他们大多都步入老年。另一方面,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海外新移民队伍日益扩大,新侨眷数量大增。1998年4月,崇文区对7个街道265个居委会进行调查,调查的数字表明崇文区有新移民及留学人员近1200人,国内的眷属3000人,新侨眷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太多退休在家,有的分散在各行各业,因此,为了集中力量,加强他们的归侨侨眷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刘秀云等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如:社区内提供健身娱乐活动,发优惠卡对他们优惠服务,刘秀云等还组织他们游公园、举办座谈会、联欢会、乒乓球比赛、组织外出考察、使大家增加了解,为他们提供交流信息、扩大联谊的机会。2000年和2001年侨办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区归侨侨眷乒乓球比赛,参赛队员是在街道比赛的基础上产生,再推荐区里参赛,在50名参赛队员中有一半的队员是新侨眷,大家通过台上较量,台下切磋球艺,不断增加了友谊。第对届世界女子双打冠军印尼归侨林美群也参加了比赛,给与了大家很大的鼓舞。近两年来,崇文区成立了4个街道侨联,10个文体活动小组,成员中有老归侨、老侨眷还有一大批新侨眷,为侨界队伍增加了活力。 要做好侨务工作,根本问题是要争取侨心,由于历史原因,崇文区的归侨中有一部分人生活比较困难。刘秀云每年都把他们列入重点走访对象,每当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刘秀云都要陪同领导同志携水果、进补助款,问寒问暖。泰国归侨方国林90岁了,1978年从泳州电梯厂退休每月退休费400元,老伴今年刘岁,无业,两年前,方国林的单位倒闭,从此,方老没有了生活来源,二位老人年老多病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掉近千元,就这种情况方老仍然没有提出困难补助,当刘秀云等到他家看望时,他通情达理地说:我不愿给国家添麻烦。经刘秀云等了解,按政策老人有子女就不能享受低保,但刘秀云等考虑到方老的情况的特殊性,与办事处居委会领导多次协商,办事处责成民政科接特殊情况予以解决。2001年办理归侨证时,他的子女认为他年岁大了不用办理归侨证了。为此老人很沮丧,刘秀云得知后,给他的子女做工作,归侨证办下来后刘秀云亲自送到他手里。近日,方老几次给刘秀云打电话说是有事找刘秀云谈,刘秀云到他家后,他拿出珍藏多时的一包西洋参说:小刘啊!刘秀云看你最近瘦了,气色也不好,你吃点补药补一补吧。当时,刘秀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虽然这包药科是很昂贵,但是他的情谊是深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