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兰热心社区侨务工作
周芳兰,女,南开区万兴街天津大学北五村联谊小组组长 南开区万兴街大大北五村是天津大学较职工及其家属居住的社区。1991年对归侨侨眷摸底登记和1996年新移民调查登记后统计,社区内共居住归侨7名,侨眷58户,新移民眷属61户。这一数量的侨界人士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1994年,任万兴街天大北五村居委会副主任的周芳兰,开始自发关注这个群体的特殊需要,经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特殊的困难,入户走访、沟通情况、结交朋友,做了不少社区侨务特色的工作,这个典型情况萌芽被区政府侨办和街办事处纳入了后来两级组织的重点工作范围,在布置工作、提供学习资料、把握政策方向等方面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和重点扶植,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又在区街侨务部门的推动下,正式成立了“天津大学北五村归侨、侨眷、新移民眷属联谊小组”,周芳兰任联谊小组组长。 联谊小组成立后制定了小组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小组工作有序的走上了轨道。在区街有关领导的具体指导和重点培养下,联谊小组把为侨服务,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作为社区侨务工作的内容和切入点,充分调动了归侨侨眷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还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使大家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凝聚了侨心。1996年评为南开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后来一直被树立为先进典型,在天津市1999年举办的社区侨务工作培训班和2000年社区侨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汇报。 这一切也与联谊小组组长周芳兰的出色工作分不开。现将周芳兰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坚持认真学习,对党的侨务工作深远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认识深刻,执行得力。 周芳兰十分注重学习,通过报章杂志新闻专题和参加各种有关会议了解信息,提高思想,如通过侨法、侨务工作研究杂志,使其对党的侨务政策认识不断提高,从而深刻认识侨务工作的重要性。侨务工作重点在国外,基础在国内,面向国外,立足国内,为国内归侨侨眷搞好服务,解决好旅外人士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凝聚侨心。侨务工作不光是涉侨部门的工作,社区基层的眷属工作做的好,可以起到无形的作用,为此,这个联谊组针对社区内近年来出国留学、工作新移民眷属中留守老人增多的特点,大力组织邻里互助,倡导邻里之间优势互补,困难互帮,签定邻里相互关照协议,在签定这种协议的时候,倡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对于家中有困难;有意互补的对象,小组或通过引导双方自愿或直接建议他们结成对子,协议正式签定之后可以约束双方把对对方的关照当成自己的责任,几年来协议执行情况良好,不仅在解决实际困难方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而且也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年来在归侨侨眷中涌现出文明家庭4户、文明市民5人、先进党员2名、学雷锋标兵1名。 由于联谊小组和组长工作活跃,信息通畅,和上级部门联系密切,渠道畅通,因而便于区街领导的及时帮助。区街所有“为侨服务”的各项优惠措施(如区侨办发放的一线两卡服务、义疹、支援者义务服务活动及各种联谊活动)都能覆盖全社区,增强了联谊小组开展为侨服务的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 周芳兰一贯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几年来一如既往,在基层做了大量的工作。 1、在逐户登记填表摸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起联谊小组。然后又接归侨侨眷新移民眷属三者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确定负责人,联谊小组活动根据当时重点内容有分有合,机动灵活,使小组活动符合大家的需要和情趣。 2、入户走访,结交朋友。周芳兰经常带着热情和真诚走访各家各户,沟通思想,结交朋友,2000年对小组归侨侨眷入户三次,对重点户,出现重大事态的入户就更多了,所以小组内各家各户的情况都较了解,出现问题,成竹在胸,解决问题,合情合理,帮助他人,收到实效,整个联谊小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千方百计,广开思路,使为侨服务和联谊活动结合起来,拓宽为侨服务的渠道。联谊活动形式多样,如学习侨法和有关文件、小型知识竞赛、节日联欢、参观游览,力求使大家尽兴。为了能全面掌握大家的意愿和需求,小组在区侨办的帮助指导下,搞了一个囊括三大类十二小项三十四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收后筛选出一批比较集中的问题,反映给上级部门,大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社区内有个煤气站是市级文明窗口,全国学雷锋标兵单位,他们有能力开展志愿者服务,联谊小组就和他们签定了文明共建的协议,从此他们长期弘扬雷锋精神,义务派人定期到侨眷家中更换灶具软连接胶管、维修表灶管道、安全消除隐患,深受大家欢迎。 4、激发侨情,回报社会。周芳兰的热情服务,赢得了侨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大家的心情都想回报社会。不少人直接为区街经济发展献技出力,其中有多次应邀回国参加各类科技、恳谈会议的叶勤红,有个人出资在本市开办独资企业的崔东峰,有在国外报纸上撰文介绍南开区投资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的徐沛兰,等等,受到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归侨侨眷回报社会还表现在历次扶贫济困救灾捐献的活动中。支援贫困地区、支援受灾地区、红十字会爱心捐赠等等活动,联谊小组在社区内捐赠实物、捐款的质量和数量都在区街表现突地因而受到媒体的宣传表彰。 三、热心助人,无私奉献 自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春节传统节日,她都利用自己家中的电子邮件,代表家乡人民向社区内旅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二十多位新移民发送电子贺卡,寄去深情的节日祝福,国外新移民及国内眷属非常高兴。 周芳兰她多年义务为一个病号理发,她经常及时探视病号,她精心帮别人找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她注意听人家讲述开心的事情,也愿意陪遇到挫折的归侨谈心。她既做皆大欢喜的工作,也不回避帮助别人处理是非矛盾“得罪人”的难题。有一位留守老人从美国探亲回家,委托她取回家门钥匙,在老人回国前一天,她去这户通风开窗,打扫卫生,在他们到家前又为他们准备好饭菜、水果,让他们进门后享受到家的感觉。一旅居美国的新移民回家协调家庭矛盾,上南开法院办事需要她陪同,她注意方法,到了法院既参与大局协调,又回避处理隐私细节,很受对方称赞。一对留守老人,男方教授思念在美国工作的子女,得了偏执性幻想症,病情急需控制,又不想张扬患病隐情,教授夫人找周芳兰商议,她二话没说,帮助他们辗转求医,使这位教授得到了及时治疗,恢复了正常工作,这对老人十分珍惜周芳兰这种体贴入微的帮助,相互间建立了更加牢不可破的友谊。一位姓齐的女教师住院手术,家中只有一个耳背的老伴,电话交流有障碍,所以有事通知家人,都把电话打到她家,又她转知老伴处理,这些琐事,虽然增加了个人的麻烦,但她乐此不疲。不但自己奉献,而且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每当遇到求助或托她办事的电话,如果她不在家;她的家人会帮助办,或者转告她,为别人办事她从不吝惜精力、时间和费用支出。 周芳兰以她多年来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热情,赢得了归侨侨眷的信任和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