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情系侨务的好书记——王继红

    
    王继红是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侯家沟街道党委副书记,主管侨务工作。几年来,她积极投身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实践,开拓创新;勤奋务实,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拓展了侨务工作新领域。围绕“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作贡献”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被侨务干部、归侨、侨眷称为:侨务工作的有心人,归侨、侨眷的贴心人。
    
    王继红向街道党委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并将邓小平侨务思想作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需要,从而形成了搞好社区侨务工作的共识。其次,是解决社区中企事业单位、部队、大专院校领导对社区侨务工作的认识问题。王继红组织侨务干部普遍走访了一次社区内单位,发布“安民告示”听取意见,对个别单位多次走访,反复宣传,终于消灭了认识上的误区,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侨务工作,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社区侨务工作的意识和氛围。由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思想.组织准备,街道于2000年5月召开了社区侨务工作会议,成立了由2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社区侨务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了协会章程。
    
    王继红根据工作实际,指导建立了覆盖全社区的侨务工作网络,先后建立了以街道党委为牵头单位,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为成员单位的社区侨务工作协调委员会;20个社区单位、7个居委会共27个侨务工作联络站;100个楼院(处室)联络点,还成立了归侨、侨眷联谊组,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全社区的侨务工作网络。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社区侨务工作制度,先后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社区侨务工作会议制度、社区联络人员工作例会和联络制度、为归侨、侨眷办实事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成员单位和居委会,从而保证了社区侨务工作顺利规范发展。社区侨务工作实现了“六有”,既有社区侨务工作机构、有社区侨务工作办公室、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职责、有工作记录、有理论培训教育课。
    
    王继红时刻把归侨、侨眷的冷暖挂在心上,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结对子,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工作中坚持“六必访”即有病住院的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国外亲友回连探亲的必访,生活有困难的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的必访,年节日必访问。
    
    归侨张淑美的母亲患严重的尿毒症,妹妹因车祸失去工作能力,她本人年龄大,无技长,在求职无路、生活无望情况下,王继红主动与她结成对子,耐心开导她,并亲自为她四处奔走,经多方协调为她办理了岗嫂流动餐车,令张淑美感动不已。侨眷王欲洪是瓦轴分厂退休职工,由于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他的退休金、医药费,对此他及家人都有想法,王继红得知这一情况后,几次与该单位联系协调,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王欲洪及家人都非常感动。她还为韩国人张基孝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并帮助他们学汉语、购物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这一家人异口同声感谢中国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照顾。
    
    在归侨、侨眷中,凝聚了人才科技等诸多资源和优势,王继红通过社区侨务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桥梁和纽带,发挥成员单位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努力培植税源,共同振兴经济。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侨眷牵线搭桥引进企业5家,完成税收80多万元。另外,她注意发挥社区轻工学院、部队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侨务组织的作用。归侨侨眷具有文化层次高,政治、经济人才、科技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为社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提供多种服务。如轻工学院教授农绍庄,为社区居民作科普报告,中心医院和妇产医院专家教授为居民作卫生常识、医疗保健、优生优育讲座。侨眷陈锡胜为下岗职工举办家电维修培训班,为共建部队指战员举办汽车修理技术培训班,受到下岗职工和部队指战员的高度赞扬。她还通过“双向”服务发挥归侨、侨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出智出力聘请他们担任社区建设顾问、街道党风政风监督员、道德建设报告团成员。侨眷黄立刚在赈灾济贫活动中一次捐款2300元,寇前胜捐款1000元。王继红还通过不断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书画摄影、文艺演出等,把侨务工作离子文化活动之中,为侨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