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华为侨服务尽职尽责
朱兰华是常州市清潭街道党工委书记。她在多年的侨务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一个认识,广大归侨侨眷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侨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潭街道在党工委书记朱兰华的领导下,在侨务工作的实践中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制度建设 在朱兰华主持下,建立健全了:(l)党工委定期研究侨务工作制度;(2)侨务工作目标管理制度;(3)政治学习制度;(4)侨务知识学习制度;()重大节日座谈制度;(6)结对谈心制度;(7)对知名人士定期走访制度等7项制度。 二、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网络建设 一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垂直条线。侨务工作由朱兰华直接分管,下有侨务具体工作人员,每个社区居委会设有一名分管侨务工作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再下有居民组长、居民骨干充任信息员;二是平行条线延请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分管领导担任联络员;三是两线交叉组网,互通情况,协同工作,使得侨务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交叉互助,变分散为集中,变单一为群体,变各国为阵为整体效应。通过这支队伍,为社区广大归侨侨眷在社区中实践宗旨、施展才华、服务群众、提供舞台,提高了侨务工作在社会的渗透力、影响力。 三、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思想建设 思想是先导,侨务工作也不例外。 首先体现在朱兰华对侨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上。在朱兰华的倡议下,街道党工委把侨务摆上议事日程,象对组织、纪检、宣传、党务一样重视侨务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并带头学习侨务法规、侨务政策,提高自身侨务工作水平,并充分发挥归侨侨眷中间联系作用,大力促进了街道招商引资等多项工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朱兰华在多次与归侨侨眷的接触中,积极储存招商引资的信息,并在归侨侨眷的穿针引线下,引进了日本独资企业戴尔蒙德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全部销往国外,每年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 其次体现在朱兰华对侨务工作的三个支持上。一是人力上支持。专门配备能力强、素质好的干部负责侨务工作,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突发事情,朱兰华亲自安排,抽调人力,全力支持。二是物力上支持。因街道侨务工作起步较晚,在设施、设备等物质条件上尚为艰苦,开展活动时常捉襟见肘。朱兰华亲自帮助协调,统筹兼顾,在辖区范围新辟了两处“归侨侨眷之家”,为今后街道侨联开展联系活动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场所,街道还专门规定,所有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和活动场所均对归侨侨眷实行免费服务,广大归侨侨眷对此十分感谢。三是财力上的支持。街道侨务工作没有专项资金,朱兰华考虑到这一具体情况,在节约和条件许可的原则下,开放绿灯,保障社区侨务工作正常经费支出,使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四、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活动开展 朱兰华在谈到侨务工作时多次提出,开展侨务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侨为根”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到“侨思我想,侨求我应,侨需我做,侨困我帮。”社区侨务工作在此思路的引导下,围绕建党八十周年、辛亥革命九十周年、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主题,结合传统节假日,“寓教于乐”,开展一系列具有侨特色的活动,使社区广大归侨侨眷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每逢重大节日,朱兰华还亲自带领侨联全体委员,组织医护人员登门看望归侨侨眷,提供义诊,送医送药上门,关心他们的疾苦,使被探望者深受感动。新村第50栋居民楼,楼上住户将洗用水全部通人落水管,致使居住在一楼的归侨宣博嘉的庭院,不分晴雨天气,一直污水横流,邻里纠纷严重,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朱兰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有关人员现场办公,调解邻里矛盾,并当场拍板,由街道全额付款,重新铺设下水管道,保障污水正常排出,受到居民和归侨侨眷的一致好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街道侨联以社区为依托,以“归侨侨眷之家”为载体,鼓励归侨侨眷积极投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许多归侨侨眷在街道创建活动中,踊跃参加精神文明督导队、市容卫生督导队、宣传队。在街道评出的“文明户”、“文明村民”、“文明家庭”中,侨户占到很大的比例。发现、培养、宣传和表彰先进归侨侨眷,做到先进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在朱兰华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清潭街道通过建立“归侨侨眷之家”,开展“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唱响主旋律,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既美化了社区环境,活跃了社区文化,又增强了社区成员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