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用真情做好社区侨务工作
威海有归侨侨眷属8.5万人,有海外亲属50万人。面对复杂的侨情,威海市侨办主任车明从重视班子和队伍建设,创建一流的服务团队入手,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真诚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以真心赢得侨心;用诚心凝聚侨力,把威海建设成为广大海外侨胞感情的故乡、生活的故乡和事业发展的故乡,使侨办真正成为“归侨侨眷之家”和“海外侨胞之家”。 一、重视学习,创建一流的社区侨务工作的服务团队。 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坚强的班子,一支过硬的队伍,服务好社区侨务工作;车明对全市侨务系统的干部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即教育到位、培训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 一是教育到位。车明带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邓小平侨务理论,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联系实际展开讨论,使大家牢固树立起“为侨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代表侨胞的利益,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观念;她组织大家到文登天福山农民起义遗址学习参观,观看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录像,开展了“如何履行党员义务,干好本职工作”的专题讨论,树立“为侨服务德为先”的思想;请旅居韩国的部分侨胞进行现身说法,讲述其在海外创业的艰辛、寄人篱下的辛酸和盼望祖国早日强大的迫切愿望,以此增进与侨胞的感情,增强为侨服务的责任感;她对团队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承担责任。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在批评中求进步,以斗争求团结,大力弘扬正气,努力培养大案进取的思想和过硬的作风。车明患有胆囊炎、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病情发作时,疼的满头大汗,坐不住,站不起来,但她仍然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昼夜地带头拼命干。 二是培训到位。这几年,侨办干部变化很大,每当机构改革,调进调出的人员比较多。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全办人员的整体素质,车明采取多种方法抓好培训。坚持每周星期四下午定为理论学习日,重点学习党的理论政策,传达上级精神,了解最新时势动态。班子成员每月给大家上一次党课。市海外交流协会与英国华人王光启合作兴办了建华外语学校,车明就安排大家每周三个晚上参加英语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微机培训和青年干部英语培训班;派人到国外进行英语强化培训。 三是制度到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车明理顺和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机关的规范化管理。在接待客人、受理来信来访中,实施了“首间责任制”,即谁接待,谁负责,谁落实,不准说“不”或者“不知道”,这是一条铁的纪律。规定了凡是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要马上协调马上办,限期完成,限期反馈;不是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要立即协调相关人员靠上负责;对拿不准或协调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制定了《八不准》、《五坚持》和《十要十不要》的规章制度,对接待、办公、日常管理和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使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把这些制度悬挂在各科室,让大家常见常思常对照,形成了全办的行为规范。 四是责任到位。从办领导到各科室,都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划分工作范围,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每项工作,每件事,都精心组织,落实到人头。车明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激励大家往前于,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全办服务团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社区的侨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网络,提高社区侨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对社区侨务工作,车明高度重视。她把侨务工作融入社区这一载体;使侨务工作做得更细、更活,做的有声有色。她多次召集全市侨办主任会议,进行布置落实。从1997开始,车明组织系统内侨务干部对全市的归侨侨眷和新华侨眷属进行全面摸底,各市区侨办、乡镇、街道及居委会全职和兼职的侨务干部逐户上门核实,建立健全侨情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通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层层建立了社区侨务联系人和联系网络。之后车明通过学习上海社区侨务工作的典型经验,利用全市专职或兼职的侨务干部、侨联小组,组成了以她自己为组长,各市区侨办主任为副组长,乡镇宣传员、侨联小组组长为组员的社区侨务领导小组,形成了四级社区侨务工作网络。从此,威海的社区侨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市区各侨办对社区侨务工作不太明白,工作的力度不够,车明就组织全市侨务系统的干部到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地区学习,还到各市区召开了侨务工作现场说明会,对社区侨务工作进行全面的发动、布置和指导。 为了加大社区侨务工作服务的效果,车明分别在威海卫大厦和海港大厦成立了“为侨服务联络处”和“华侨之家”,聘请了两位律师常年为侨胞和归侨侨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受理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无偿协办护照延期、车辆挂牌、企业年审以及婚丧嫁娶等,每年都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办实事、办好事20O余件。筹集3万元帮助侨乡北竹岛村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完善华侨活动中心和华侨广场的设施。每年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归侨侨眷和新华侨眷属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了解海外亲人的动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效果。 三、坚持做到“七化”,真情倾注社区侨务工作 多年来,车明在社区侨务工作的实践中,坚持做到了“七化”,即:“落实政策规范化、走访慰问经常化、为侨服务优质化、信访工作高效化、扶侨致富持久化、处理纠纷法制化、侨务工作社会化”。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无论大事小事,车明事必躬亲,倾注真情。 一是落实政策规范化。国内侨务政策落实情况,不但关系到归侨侨眷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有关侨房、归侨侨眷待遇的落实,时间跨度长,认证难度大,政策性非常强。为此,车明加大了《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亲自为广大侨务干部、归侨侨眷和在威海经商的侨胞授课,使大家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落实侨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增强落实侨务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共印发和转发《保护法》的宣传材料2万余份,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了“尊侨、爱侨、护侨、助侨”的浓厚氛围。 二是走访慰问经常化。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车明都组织人员携带礼品分头走访华侨和归侨侨眷,遇到特殊情况,则随时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归侨侨眷;送去救济金;对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1997年乳山市侨眷于开宁家发生火灾,房屋被烧毁。车明专程赶到于开宁家走访慰问,及时送上了200O元救济款,又发动机关干部捐款、捐物,帮助他度过难关。近几年,车明每年组织全办人员走访慰问救济的贫困户200多户、700多人次,有的侨属在走访慰问的当天就电话通报海外亲人,其海外亲人又电话转告威海侨办,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亲人的关怀。 三是为侨服务优质化。社区侨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求医诊病,到接站送站、购房置业,从购买车船票到代办房证、护照、暂住证等,车明都非常关心。只是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需要的,她都会全力以赴为他们排忧解难,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有事找侨办”已成为到威海的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共同心声。韩国侨胞邹老太太坐船回威海养老,晕倒在船上,车明得知后,组织侨办的人员抬到海军四0四医院,请专家治疗。邹老太大病逝后,车明又组织侨办的人员把邹老太太的遗体抬下楼,护送到殡仪馆;为邹老太太哀悼送行。当邹老太大海外的子女赶到威海时;一切的事情都办理妥当。邹老太太的女儿感动得泪流满面说,一辈子也忘不了车大姐的恩情。 四是信访工作高效化。对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来信来访,车明都非常重视,通过社区网络,信访工作逐级得到解决,有些直接来找侨办的,车明就责成国内科进行协调办理,对复杂棘手的问题车明就亲自进行处理。几年来,侨办信访处结率均达到99%以上。由于威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在威海市购置房产居住的侨胞日渐增多,目前在威海长期居住的侨胞多达500多户。韩国华侨毕先生1996年联合海外的朋友一起在环翠区购置了四套别墅,因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房产质量问题同开发商发生纠纷。毕先生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毕先生胜诉。但开发商败诉后非常恼火,百般刁难,提出要房半成品要钱没有。无奈之下毕先生找到了车明,请求出面解决。为了找到开发商老板,车明先后十几次在早上7点前就赶到开发商办公室门口等候,开始开发商很不冷静;拒不接受车明的调解,但车明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工作,终于用她的真心、诚心和耐心感动了开发商,同意补签协议,彻底化解了纠纷,现在这家开发商、毕先生和车明都成为了好朋友。事后,毕先生特意在韩国买了两双鞋送到侨办,深情地说:“你们为了我的事情,跑断了腿,磨破了鞋,我今天送你们两双鞋;一是被你们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二是表达我的心意。” 五是扶侨致富持久化。要做好社区侨务工作,物质是基础,侨乡的归侨侨眷富裕了,侨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经过详细的调查摸底,车明决定通过以点带面,吸引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扶助归侨侨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文登张家产村有归侨侨眷1100人,是威海的重点侨乡,但集体经济薄弱,车明就与文登侨办领导商量,一起确定把张家产村作为侨务工作联系点。经走访调查,对11户生活特困侨户进行救济,资助10户困难侨属子女继续完成学业。并先后五次聘请主治医师为村民们义诊,免费送医送药,义诊人数达1000多人次。在车明的带动下,许多海外侨胞和先富裕侨眷共支持10万元款物,帮助该村的归侨侨眷发展经济。几年来侨办累计筹集20多万元款物,帮扶归侨侨眷脱贫致富达326人。全市先后有150多户在海外亲朋的帮助下,兴办了糕点房、羊毛衫厂、饭店、手工艺品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共帮助200多名下岗归侨侨眷实现了再就业。 六是处理纠纷法制化。对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权益,车明全心全意地予以保护。侨胞们远渡重洋来到威海,有的是带着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血汗钱来创业的,有的是想为家乡办点事的。但由于大多数侨胞对国内政策、市场不甚了解,加上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使部分企业遭受了经济损失;发生了一些纠纷。对此,我们主动参与,积极协调,依法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家住经区的侨眷丛先生;他的海外亲戚的房屋因修铁路而被列入拆迁范围,在没有征求丛先生及海外亲属意见的情况下,村委会就出具证明让上级部门强行拆迁。车明得知此事后,责成国内科的人员及时与经区联系,并要求按照山东省《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结合《威海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 瑞士华侨谷先生投资200O多万元兴办了一家酒店;因基建负责人管理混乱、帐目不清而发生纠纷。谷先生先后聘请了北京和威海的律师;终因案情复杂而拖了近两年的时间,后来谷先生找到车明,车明立即成立了以她自己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亲自到桥头镇法庭,到经区调查,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历时四个多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救活一个企业,树立一座丰碑。谷先生逢人便说:“我有一个秘方,在国内有困难找侨办,在国外有困难找大使馆。” 七是侨务工作社会化。社区侨务工作需要通过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得到全面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车明按照上级的要求;于1997年9月成立了由58个涉外部门90多位的理事参加的威海市海外交流协会,聘请了海外150多位侨胞为协会的顾问、名誉常务理事、名誉理事。每年海外交流协会都要举行理事会和迎春联谊会两次大型活动,进行座谈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在海内外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还向全市704名品学兼优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颁发了奖学金,总金额已达22万元,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社区侨务工作;使威海侨办与威海的各涉外单位形成了整体合力,不但扩大了对外联络渠道,增强了联络接待的力量,也为解决社区侨务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