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淑冬
官淑冬是济南市历下区侨务办公室主任,从事侨务工作已有14个年头。多年来,她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侨务工作规律,建立了广泛运用社会力量开创社区侨务工作的新机制,使历下区侨办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头,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侨务系统先进单位。 一、她善于把握形势,准确定位,做好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侨乡,全区共有侨户1200户,归侨侨眷5100人,其中归侨86户,380人;新移民286人,新移民眷属231户,696人。到侨办工作之后,官淑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侨务工作已逐步扩大到政治、经济、城建、民政、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已成为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必须克服侨务部门自身职能的局限性,把工作重点和着眼点放在基层,把为侨服务纳入社区建设之中,依靠社区把侨务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开创基层侨务工作新局面,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原先封闭式、程式化的侨务思路和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打破。依托社区,把侨务部门的力量同社会力量融合在一起,把侨务优势和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优势进行有效组合,形成整体合力。因此,她确立了“以侨为本,以侨法为纲,以为经济服务为目的,全方位开展社区大侨务”的工作指导思想。 针对实际工作,她认为侨务工作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历下区侨办为单设机构,编制3人。主任兼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这就为人、财、车的调配使用、工作的协调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有了这些相对有利的条件并不够,还须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取得有说服力的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她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侨办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对外联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宣传历下、广交朋友,为历下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争得了一系列荣誉,亮出了侨务工作的闪光点,开启了历下区又一个明亮的窗口。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使侨务事业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除固定经费之外,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开展侨务活动,如表彰、走访、座谈、扶贫等;重大活动领导亲自参加,促进了历下区侨务工作健康发展。 二、她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实践,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网络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官淑冬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区、街道、居、侨务联络员四级侨务工作网络,并形成“社区基础扎实,社会优势互补,双向服务有序,依法维权有力”的工作机制,夯实了社区侨务工作的基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做到了以社区为依托,上下联动,协调一致,有效解决了侨务干部不足和侨办职能有限的问题,切实把各项侨务工作落实到了基层。市里还推广了这一经验做法。 ——她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侨务工作网络,形成了完整的为侨服务体系。1990年,由各街道办事处、镇推荐了36名涉外关系多、工作能力强、热心侨务事业者为联络员。经过多年摸索实践,36名联络员已形成由归侨侨眷、街道办事处、大专院校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四级侨务工作网络。全区初步形成了上下一体、条块结合、交叉互动的侨务工作体系。 ——她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首先,将联络员所在辖区侨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实行程序管理,并同侨务联络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前者便于联系和反馈信息,后者则有利于加强管理,增强联络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二,定期学习汇报。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三,定期聘任。一般5年为一聘期,胜任者续聘。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两期聘任部分调整。第四,评比表彰。半年初评,全年总评,对有突出成绩的联络员,侨办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向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和推荐。几年来,已有3名联络员升任为所在单位的中层领导。 ——她创新了社区侨务服务机制。制定和实施了社区侨务工作方案,全区11个办镇均建立较完善的侨政服务网络,都设立了侨政服务热线。结合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如心的建立,把侨务工作内容也纳入其中。居委会、家委会以及辖区内单位宿舍都分片包干,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过去归侨侨眷无论办大事小事,都要跑到区侨办,现在有事咨询足不出户就能办到,一般事情也可由联络员代办,既方便了归侨侨眷,又提高了侨办的工作效率。在为侨服务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多部门、多职能、多方面的整体合力。如办理高考加分、申报困难补助、处理来信来访、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再就业培训、政策法律咨询、办理出入境手续和医疗服务、青年志愿者“结对子”活动等,涉及了方方面面。 ——她使社区侨务工作充分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利用网络能很好地做深做细社区侨务工作,在侨情调查、加强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处理信访纠纷等方面,解决了许多单靠侨务部门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能够动态掌握侨情,便于及时管理和服务。侨情普查、新移民调查、侨证发放都是面大量广的工作,仅靠侨务部门的力量难以顺利完成。但社区侨务网络建成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侨证发放工作,历下区进行得既快捷,又准确,首批就办理了60O份,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月,还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受到省、市侨办的嘉奖。 能够利用高校网络,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历下区地处文化科技密集区,其大专院校众多的自然条件独有。近几年她特别注重与大专院校的联谊,用季度例会制度和与科委对接形式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固定的联系。各院校领导和归侨侨眷对历下区的经济发展概况都加深了认识,区里有不少有价值的信息都是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如美国毒理学家李学琳就是艺术学院教授李政的儿子,去年来历下区与环保局治谈一项合作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她现在正在有针对性的介绍区街企业与山大、山师等院校联姻,争取使人才科技优势在历下区更实际更有效得以发挥。 能够多方牵线搭桥,促进招商引资。利用社区侨务工作网络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在珍珠泉大厦、三庆房产、加州花园房地产等大项目的引进工作中功不可没。归侨王德栋先生投资所建的珍珠泉大厦是历下区重点工程,地处繁华的泉城路,占地16亩,面积3万6千平方米,现已开始全面招商。通过联络员柴迪荣的牵引,区属两家合资合作企业宣告促成,投资额与购房资金达2O0多万美元。由她和联络员亲自牵引美国、香港投资260万人民币的华国兽药厂一直是她跟踪服务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通过社区侨务联络员引进外资3千多万元,穿引项目18项,促成合资合作企业7家,提供各类经济信息200余条。 能够提前介入社区侨务信访,超前化解矛盾。利用社区侨务网络信息优势,一些矛盾还在萌芽状态时就已经发现,并在基层得到解决。某李姓侨眷原是某厂工人,后因种种原因离职,现年事已高,想找回工龄已不可能,本人心存不满,常到办事处闹事,联络员很快将情况反映给侨办,官淑冬会同联络员一方面耐心做说服工作,另一方面联系街道办事处为他破例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年节还给予一定的补助。有一位侨眷因事不满,打算进京上访。联络员迅速掌握情况并报告了区侨办。区侨办立即靠上做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归侨侨眷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历下侨界无一例参与邪教“法轮功”,也无一例越级上访闹事的事件发生。 三、她坚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热心为归侨侨眷服务 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官淑冬一贯的工作作风。她既有大的工作规划与目标,又能做细致入微、琐碎具体的工作。侨的事情无论大小,她都当作大事来办,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维权、扶贫、再就业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给予归侨侨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把党的侨务政策落到了实处。 ——她把归侨侨眷的利益放在首位,及时解决矛盾和纠纷,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归侨曾琼是某服装公司下属单位的职工,接到企业归侨退休补助的文件后开始办理手续。因企业亏损,职工发不出工资,而且解决归侨补助又是新精神,单位领导接受不了,曾琼去了之后连连碰壁。得知此事后,官淑冬多次到该公司,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解决了问题。有些企业遇到困难,也愿意找侨办这个娘家来帮助解决。1994年,美籍华人翟先生与某兽药厂合资办企业。友好发展期间,翟先生因病在美去世。其妻吴女士在不了解内情的情况下,多次给省市领导写信状告兽药厂。官淑冬接到信后,积极协调厂家与外商的关系,一个月内分两次将外资撤出,既维护了厂家和外商的利益,又消除了两家的误会,双方都非常满意。 —一她把老侨务联络员的冷暖记心头,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了真诚的关心和照顾。原司里街办事处侨务联络员李健是历下侨务骨干中的积极分子,但自从患上尿毒症后情绪一度很低落,加上家中尚有一50多岁的痴呆女,更让李健万念俱灰。对此官淑冬倾注了极大热情,定期去探望她,并几次给她送去慰问金,李健对此感动不已,她送人便讲自己的“娘家人”没有忘记她,并写信让海外的弟弟千万别忘了政府的好处,要为祖国和家乡多做贡献。 ——她关心归侨侨眷疾苦,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对特殊困难户给予特殊的照顾。甸柳街道办事处王涌泉夫妻二人均下岗,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五口生活非常困难。为此,官淑冬和办事处的侨务干部、联络员一起去找有关部门,帮其办起了小商品店,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有侨属个体私营企业30家,其中有多家是官淑冬上门帮扶办起来的,这既为他们谋得了生路,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她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再难办的事情也要办成办好。美籍华人张庆玲女士前程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趵突泉公园门口买了一处房产,一年后因城市规划需拆迁,个人损失将非常大。为挽回一定损失,在强行拆迁的前几天,张女士提出办理自盖房违章手续和房产证的要求,市里将任务交给了历下办理。由于是违章建筑,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办起来相当困难。官淑冬硬着头皮,连跑城建、规划、房管、拆迁等部门,仅用5天时间就办完了全套手续,最后张女士拿到了7套住房150余万元补偿金。张女士万分感激,特制书有肺腑之言“海外赤子的亲人,侨商温暖的家”的锦旗一面。 四、她诚心护侨爱侨,平方百计维护好侨胞的合法权益 回顾十年来学法用法的历程,使她深切体会到《侨法》是开展侨务工作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把几十年的靠政策护侨的不确定性统一到用法规的形式来规范的确是侨务工作的一大幸事,也是侨界广大群众的福音。依法护侨就是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益使之不受侵犯,在这方面她是有一件管一件,解决一件。截止目前侵权违法的事例在她所在的历下区基本上都得到了纠正。 美籍华人张女士94年在历下佛山苑小区用外资购置一套使用权的住房,购房时用其母亲的名义,97年母亲病故其侄女居住,想过户成了老大难,几次去房管所协商不能解决问题,2001年初又接到房管所按市房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限期搬出收回住房的通知,张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官淑冬得知后以侨法为依据到局里找局长到所里找所长与他们共同学法讲法,并严厉指出事虽小但是一种违法侵权行为,终于做通了工作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房管局的局长与所长说:“通过这件事我们才知道还有个《侨法》,真不能小看这个侨办主任,办起事来真认真。” 历下区是老城区,近年来拆迁任务重,协调部门维权护法成了大事。慧梦湘美容公司是一家侨资私营公司,泉城路改造需要搬迁,在补偿方面与拆迁办发生纠纷,官淑冬就与侨务联络员一道依据《侨法》及时与拆迁方交涉,据理力争为该公司挽回损失18.6万元,公司经理陈静秋女士非常感激,表示今后将长期免费或半免费培训下岗归侨侨眷。 一位朝鲜归侨与丈夫离婚,各自为原共住房发生纠纷,侨务联络员带着这位归侨找到官淑冬,官淑冬坚决站在归侨的利益上,依法向归侨起诉的法院反映,最后此房得以公正分配,使那位归侨感到非常满意。 五、她努力为侨服务,侨为社区建设服务,真正实现了良性互动 官淑冬从事侨务工作以来,特别注意加强感情联络,用实际行动温暖侨心、凝聚侨心、赢得侨心,争取他们为家乡多做贡献。归侨、侨眷作为社区的一分子,逐渐增强了社区人意识,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突破。这样,既达到了为归侨侨眷服务的目的,又促进了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他们不仅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还积极地参与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侨眷周城下岗后自办了全市第一所双语幼稚园,官淑冬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资金、园址等问题。目前这所幼稚园已安排30余名下岗待业青年,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官淑冬真诚为侨办实事,做归侨侨眷的知心人和朋友,使关系更加贴近和融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她争取侨胞支持,尽力结交海外朋友,目前历下区已与国外十几个社团建立了联系,一批海外华人、华侨、港台知名人士同他们交上了朋友。除发动侨务联络员会同侨眷开展海外联谊外,每年还利用中秋、春节和经济贸易洽谈会向海外发招商材料,送贺卡,现在国外有30余名政府、金融、工商科技界人士同他们交上了朋友,保持通讯联系。 大众日报社的老记者、新移民眷属原一萍到美国探亲,举办个人摄影展,宣传山东的名胜古迹,在美受到很大欢迎。许多归侨侨眷也纷纷向海外寄发宣传家乡的书信、资料,收回海外提供的各类经济信息,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区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