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郑洁:用心做好新时期社区侨务工作

zhengjie.jpg    
    郑洁于1996年初从蓬莱市人武部调蓬莱市侨务办公室任副主任,分管侨政工作,努力开拓社区侨务工作新局面。
    
    由于县乡机构改革,原城区登州镇被划分成三个街道办事处,社区的侨务工作成了死角,而往城区的归侨侨眷比例又大,特别是新移民及留学生家属的比例占全市的50%以上,郑洁认为,社区侨务工作的好坏,会直接体现党和政府与归侨侨眷的亲情、友情、民族情,也会对经济建设有一定影响。为此,他主动向领导请求,亲自前往协助开展社区的侨务工作。郑洁首先进往了紫荆山街道办事处。紫荆山街道办事处地处蓬莱城区西部,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员会,总人口47553人,粮食总产量895吨,水果总产量1000吨,水产养殖350亩,人均纯收入3900元,现有海外侨胞58户340人,新移民及留学生64人,归侨侨眷82户572入,9所小学,两所重点中学。
    
    郑洁进往紫荆山街道办事处后,在街道工委的支持下,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机制,设立了兼职侨务干部,成立了侨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村、居委会和企业、学校中设立了30个侨务工作联络员,对办事处的所有侨情进行了普查,建档立卷。例如:蓬莱一中老住宅区内原有30多户归侨侨眷,小区改造回迁后,不知原侨户现住何处,回迁的居民中又增添了不少侨眷户。郑洁为不失掉一个服务对象就与街道的兼职侨务干部一起用了20多天时间,全部查清,并进行了详细登记。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侨务工作制度,在掌握了辖区侨眷数量及分布情况后,进一步修订,并建立健全了“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活动制度”、“街道侨务工作例会制度”、“节日座谈联谊会制度”和“社区侨务工作联络员的联络汇报制度”。
    
    三是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在工委领导的支持下每年中秋、春节无论资金多么紧张,都要举办茶话、联谊会,平时侨眷家中有病人或住院,郑洁都陪同工委、居委、村委的领导一同及时探望,并亲自带车接送。新移民留学生的父母及归侨侨眷中的老人过生日都要派人送去祝寿礼物,从而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归侨侨眷之间的感情。
    
    四是互帮互助,为侨办好事,办实事,为侨排忧解难。在侨务扶贫方面经常给予技术指导,精神鼓舞,物资援助在下岗再就业方面给予优先参加再就业培训,优先向用工用人单位推荐,在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等不靠,不怕麻烦。通过三年的努力,使街道领导真正认识到,做好新时期侨务工作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加强民主政治的需要,是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洁在总结了紫荆山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后,为更好开拓全市社区侨务工作,就积极向领导建议,在全市各镇、街、区设立兼职侨务干部,并深入开展侨情普查,使全市社区的侨务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在郑洁的倡议下,在侨办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支持下,于2000年10月份以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设立兼职侨务干部的意见》,结束了各镇、街、区侨务工作没人管的历史,为提高兼职侨务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郑洁精心搜集材料,编写教材,召集兼职侨务干部集中培训一周,亲自上课,并带领兼职侨务干部们到青岛市南区、四方区和威海环翠区侨办、街道参观学习社区侨务工作经验,使兼职侨务干部们尽快掌握了社区侨务工作知识。为充分发挥侨务干部的积极作用和让兼职侨务的近快了解和掌握辖区的侨情,于2001年3月份开始对全市的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3个区的侨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普查,历时6个月的时间,郑洁顶风冒雨,不畏酷暑与兼职侨务干部一起深入到425个涉侨村,1400余家涉侨户,对海外的每一位侨胞,对辖区内的每一位侨眷,统一格式、统一内容,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建立起了正规的侨情档案,掌握了全市侨情的第一手材料为社区侨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在依法护侨工作中遇到几件棘手问题,郑洁就向领导建议成立“为侨服务领导小组”,之后就积极的与公安、法院、司法、教育、劳动、民政、卫生等部门协调,成立了“蓬莱市为侨服务领导小组”,今后不管遇到哪个领域的问题都能有人管,并且每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
    
    港胞尹志义先生在2000年4月份来找郑洁反映,准备在清明节给已故父母做的石碑,在墓地上还没安放就被同村的李姓兄弟砸碎,要求协助解决,郑洁立即前往处理。他了解到李姓兄弟的父亲祖籍地龙口,从小无父母,解放前被尹家招为长工,长大成人后并帮助其成家,李姓兄弟父母去世后经尹家同意葬在了尹家的墓地上,解放后两家因种种原因感情破裂,矛盾日趋激化,于2000年清明节前以尹家石碑在他家祖坟南边,且距离太近,竖起后能遮挡他家的祖坟为由而将石碑及牌位全部砸碎,矛盾进一步恶化,李家兄弟人多势众,不但尹志义惧怕,就是该村的多数村民都不敢招惹,并扬言:“如果侨办的人再来就把他赶出去。”郑洁坚持正义和公道,先后6次前往李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宣传党的侨务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规,特别提起了解放前尹家对他父母的恩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家兄弟看到了郑洁对工作这么认真,调查的这么详细,为侨服务这么诚恳,李家老太说:“郑洁真服你啦,不是你家的事,还那么认真”。郑洁说:“我是侨办的人,蓬莱所有归侨侨眷家的事,就是我们侨办的事,也就像我自己家的事一样。”李氏兄弟在郑洁的耐心说服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经当事双方协商李家当即赔偿800元,赔礼道歉,并由李家老二协助尹志义重新购置了新碑,在清明节之际,郑洁又亲自前往,与尹、李两家共同参与扫墓活动,使尹、李两家都很感动,事后郑洁又经常为他们牵线搭桥,互相走动,使两家的关系和好如初。尹志义在港的同胞兄弟尹志宽先生知道此经过后,曾多次来电致谢,2001年尹志宽先生回返探亲时,要为祖坟扫墓,郑洁又亲自陪同,按当地习俗还为他备齐了花圈、纸钱等用品,扫墓结束步行返回时尹先生发现离他家祖坟只有80米远的蓬莱二中的学生正在土沙飞扬的小操场做课间操,因学生多,场地小,非常拥挤,尹先生看在眼里。事后主动提出捐款30万元人民币为该校修建广场,目前花园式的“状元顶”广场已展现在蓬莱二中。
    
    巴西侨领王志山的甥婿、原蓬莱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的业务员崔家辉,购买物资时因发票的失误,涉嫌1.2万元经济问题,被单位起诉而被关押,其母来侨办要求帮助,侨办领导让郑洁先去走访调查,郑洁不畏严热、劳累,不怕麻烦,无数次跑废品公司,跑检察院、法院、政法委,调查了解,有时部门的领导开会或不在,郑洁就是不休息不吃饭也要找到,通过郑洁积极的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仅用了6天时间,使崔家辉被关押9个月后,依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事后崔全家老少4口一起曾4次来郑洁办表示感谢。当崔知道是郑洁,为他付出的辛劳才得以被释放的经过后,崔家辉夫妻双双眼含热泪,握着郑洁的手,连声道谢。
    
    侨眷李贺林下岗后,借款20万,创办了“贺林糖果厂”,半年后,赔掉10万,还欠工人工资8000余元。郑洁得知此情况后,就和同事前往了解,与他共同商讨补救对策。之后,请郑洁的亲戚帮助从大连请来了制作糖果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设备改造过程中,郑洁主动前去帮忙,一身汗水,一身油污,经过设备改造和工艺的改进,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糖果,李先生又愁无销路,郑洁又求助青岛、济南、北京、上海等地的战友协助联系商家,帮助代销,又是半年后,由于价格合理质量又好,扭亏为盈,目前“贺林糖果厂”的产品远销北京、郑州、天津、广州等10几个大中城市,李贺林先生来侨办时多次向人们讲:“我这个糖果厂如果没有郑法的帮助,早已倾家荡产啦,没有侨办的关怀支持,我一辈子也还不清借债。”
    
    归侨李昌珍夫妇双双下岗,大儿子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小儿子读高三,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经济日趋紧张,当郑洁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前去走访,了解情况,并为他出主意想办法,郑洁把他家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根据他丈夫喜爱写字,大儿子喜爱画画的特长,就建议他创办美术广告。他全家一致赞同,选定了此经营项目,郑洁又帮他在繁华地段的粮食局租赁了12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并帮助他办理了各种证照和协助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开张后由于李女士夫妇专心经营,很快在社会赢得信誉,生意红火,相继其二儿子高考落榜,在家待业,郑洁又根据其二儿子爱好电脑的特长,又协助他创办了金艺电脑打印社,目前李家的两处门市,生意红火,逢人就讲,蓬莱侨办的郑主任是他家的救命恩人。
    
    侨眷姜秋萍夫妻二人在各自的企业相继下岗,他们在失去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女儿因交不上学费面临辍学。郑洁得知此情况后,首先对他夫妻二人进行安慰,随后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他夫妻二人年青时均是宾馆服务人员,郑洁就建议他们搞餐饮服务业,姜女士很快采纳了郑洁的意见,郑洁在朋友的帮助下;为他在蓬莱面粉厂廉价租赁到一间200多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后又协助他上设备跑工商找税务,办理了各种证照,根据法规协助他减免了部分税收。开业后生意不景气,经郑洁几次考察发现,一是饭店设备一般化,二是饭菜品种大众化,三是厨师手艺家庭化,在此情况下,郑洁就建议他对饭店再次进行修饰,增添工艺和设备,为他推荐了有经验的好厨师,并帮助其到烟台的华侨宾馆进修学艺,选择特色菜系。再次开业后生意红火,不到半年就还清了所有借款,姜女士夫妇激动的说:“侨办与侨眷心连,郑洁对我家的帮助永世不忘。”郑洁帮助下岗侨眷再就业共计20多人次,受到了广大的归侨、侨眷的较高度赞誉。他们有活愿意给郑洁讲,有困难各有问题愿意求郑洁帮,社区的兼职侨务干部们遇到难题也愿意找郑洁。
    
    2002年春节前郑洁在走访时发现“华侨别墅”经常停电。给在蓬的华侨住户带来麻烦。郑洁主动找到电业部门进行调查了解,电业部门反映,一是线路老化,二是部分给华侨家看门人员时有偷电现象,三是大部分电表不准,所以使大部分侨户电业部门发生矛盾,并不交电费。郑洁根据这一情况,一方面争取了电业部门无偿的更换主、分电线路,另一方面到华侨别墅的各户宣传国家的用电法规。腊月22日使华侨别墅区的所有用户用上了放心电。侨户们非常感动,并主动交齐了以前欠交的电费。
    
    济南医科大学现年77岁的侨眷教授栾汝珠女士来找郑洁反映,他现有5个妹妹1个弟弟均在国外,其父亲栾调甫系清末著名墨学家,他在蓬莱登州镇武霖村有老房14间,解放初期他为可怜一户张姓人家没有住处,一直借住到1999年,拆迁时张姓人家不但不搬,并说是早年栾家要求他家去帮助看管房屋的,现要求栾家付他看房费8万元,或者在新住宅小区让栾家给他购买一幢新楼房,因此两家发生了激烈矛盾。郑洁向领导汇报之后立即到市档案馆、村委、镇政府等10多个部门单位,并找到了栾家早年的老邻居,经过多方调查取证,此房仍属栾家私房,郑洁取得大量证据后,请求法院给予援助,进行调解,法院根据实情,以栾家付给张家1.2万元房屋修缮费了结。张家搬出后,郑洁又多次跑拆迁办,向其宣传侨房拆迁的有关条文,最后在此房拆迁的补偿,回迁的楼层、面积等方面都给予了栾家适当照顾。栾女士在他家祖房拆迁、回迁及与张家矛盾的解决上都对郑洁感激不尽,他回济南后专门给郑洁写来了感激信,国外的6个弟妹也分别来电致谢,不顾年老路遥,身体百病,专程从济南到郑洁办面谢,几次设宴都被谢绝了,老人拉着郑洁的手说:“我给你们添了这么大的麻烦,请你们吃吃饭都不去,我心里过意不去。”郑洁说:“依法护侨,为侨服务,这是我们侨务工作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