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明——为侨奉献一片爱心
田宝明是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第三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侨台属联络组长。任职二十多年来,她和居委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居民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居办经济,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使七三居这个有着35座居民楼,1188户人家、3851人的居民小区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生活方便安全、科学健康文明的小区。小区里共有服装加工、文化站、托儿所、小饭桌、存车棚等3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并推出16项承诺服务,社区经济不断发展,到去年底,该居的固定资产已达到100多万元,居办经济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她刚到居委会工作的时候,小区里的设施不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虽然那时候田主任还不是个党员,但她认为:居委会工作直接面向群众,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就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于是,田宝明和居委会的几个主任从自己凑钱建车棚到建托儿所到建小饭桌发展到今天的社区服务,服务项目年年增加,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实现了“便民服务十不出居”。在工作中,居委会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起来,以有偿保无偿,注重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居民欢迎。93年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连珍来居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笔题词:“便民服务,大有作为。”社区经济也一天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开办13年的“三小”服务(小饭桌、小托儿所、小辅导站),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半日托”、“假日托”、“全日托”已发展成为放学接送、午餐、午休、放学后辅导作业的一条龙服务。98年,他们又投资十多万元装修了幼儿活动室,新建了80平方米的少儿之家。田宝明还用区委、区政府奖给她的奖金为孩子们买了不锈钢餐具、椅子等日常用品。既解决了小学生的“两难问题”,又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三居149名下岗职工全部安置了工作,成为全市“全就业居委会”,其中有8名侨眷下岗职工就是在社区服务中找到了新岗位。居委会还开辟了宣传栏、黑板报不时时机的宣传《侨法》及侨务知识、政策。每年“三八”节、“老人节”、仲秋、春节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茶话会,邀请诸归侨侨眷参加,对社区侨务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在社区里组织了一支由归侨侨眷参加的中老年舞蹈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内表演,引得群众纷纷驻足观看,赢得阵阵掌声,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 已故侨眷姜杰民老俩口当年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子女都不在身边,家中一切事物由居委会负责。为此,田宝明对两位老人特别照顾,有困难姜杰民就打来电话找田宝明,包括帮助他们买菜、做饭,送老人去医院看病。姜杰民与儿子由于种种原回父子俩产生了隔阂,多年来一直无来往。这使姜杰民老俩口感到十分孤独和寂寞。老人多年来一直找自己的同学、朋友,通过他们做儿子的思想工作来缓和关系,但无任何效果。此时姜杰民来到了田宝明的家中,讲明了原因,田宝明深感老人的痛苦,她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多次找老人的儿子进行交谈,通过拉家常,讲清父母的养育之恩,使其回心转意。父子俩坐在一起,长时间的交流,发自肺腑的谈话之后,儿子向老人赔礼道歉。姜杰民为田宝明不辞辛苦帮助他们调解矛盾感动的热泪盈框,一再称赞田宝明是他们家的恩人。在姜杰民去世后,田宝明忙里忙外帮助料理后事。其老伴宁惠珍一人在家,现在已80多岁,行动不便,田宝明经常抽时间到宁惠珍家中探望,问长问短,问寒问暖,解决老人的孤独之感。天冷了,她帮助老人安上炉子烟囱为其取暖,为老人拆洗被褥和衣服,逢年过节带着礼品看望老人。宁惠珍老人逢人就讲,田宝明是自己的暖心人。 76岁侨眷路兆俊固老伴生病常年卧床不起,需人照顾,其儿子从小患病,下肢瘫痪,妻子又与他离婚,还有一上学的孙子也需要人照顾。田宝明得知情况后,主动登门了解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提出让其孙子到居委会小饭桌就餐。孩子放学后,每天都到小饭桌来写作业,然后田宝明把孩子送回家,解决了路兆俊一家的后顾之忧。 多年来,仅接受田宝明救助的人就50多位。她不图名不图利,脚踏实地,为归侨侨眷和社区居民办实事好事,做居民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热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