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杨丽霞——“侨”的贴心人

    
    杨丽霞出身于一个马来西亚归侨的家庭,1979年开始从事侨务工作,先后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五届、六届、七届侨联副主席、主席。自1984年起历任鼓楼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1年起兼任鼓楼区侨联主席。
    
    二十多年来,杨丽霞不仅接待、走访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处理来信,落实侨房政策,还解决了许多老大难、久拖不决的问题。例如在她多方奔走协调下,拖延了40多年的华侨新村房屋产权证发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杨丽霞与辖区内23户贫难侨建立了常年联系,定期帮困。她十分注重发挥侨的优势,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抓住机遇,引资引智引项目,促成华侨捐赠“鼓楼区医院”、“华侨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创建了联络海外留学人员的“鼓楼区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嘉奖。杨丽霞分别被推选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放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等。她倾心为侨服务的精神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中有口皆碑,为此他们数十次因为丽霞和她的同事们的辛勤工作而给侨办、侨联赠送了锦旗、牌匾表示感谢。
    
    她从调查人手,摸清侨情,健全基层组织,到外地取经,建立联络网。她逐步从解决历史遗留的维权个案里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社区工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鼓楼区侨务部门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找到了切入点。
    
    一、杨丽霞把华侨新村看作早期的社区
    
    福州华侨新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多是由海外工商巨子、侨领寄来外汇购建的别墅群。该新村由72座别墅,各座公寓组成,拥有71户常住户,人口240人。杨丽霞主持区侨办工作后,1991年组建华侨新村侨联分会,依托新村管委会开展工作。
    
    <1>创办“侨康老人公寓”。97年杨丽霞牵头并动员部份归侨、侨眷集资6万元在华侨新村里办起“侨康老人公寓”,并制定一整套服务管理办法,解决了归侨侨眷老人的后顾之忧。1999年为了扩大规模,使服务设施、服务档次更上一个台阶,“侨康老人公寓”合并到鼓楼区成立的“鼓楼区老年公寓”内。统一管理后,逢年过节,杨丽霞都带领侨办、侨联同事带上慰问品、慰问金慰问那里的归侨、侨眷老人,倾听他们的要求,协调解决他们的困难。
    
    例如一位美国侨眷每月交费都要用外币去兑换人民币,按月交款感到十分麻烦。经杨丽霞协调,公寓同意其每半年交一次费。有的老人患较严重的慢性疾病,外出诊治有困难,经杨丽霞与有关部门联系,在公寓内设立“家庭病床”,由医院专门医生提供及时诊治,使生病的老人能够得到很好的诊治和护理。
    
    <2>解决40多年悬而未决的房屋产权证问题。华侨新村的建设是由当年福州市委牵头,以华侨侨汇购建的。因历史原因,缺乏设计规划部门和房管局原始凭证,甚至无发票,有的只是外汇凭据,缺乏必要的书面手续,给产权证发放造成极大困难。不办产权证,对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造成明显侵害。杨丽霞数十次与市、区房管部门协调,终于为18户业主解决了历史悬案,使他们高兴地拿到等待40余年之久的房产契证。
    
    <3>多方协调,解决纠纷。杨丽霞把为侨服务看成侨务干部神圣的天职。有呼必有应,有问题必解决,该新村的业主把她看成管委会“主任”、“娘家人”。前些年,华侨新村内自来水管因系早期铺设,管径过小,水压太低,到用水高峰时住户经常断水,给新村内归侨、侨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杨丽霞知道后,立即与自来水公司协调,换上了大水管,彻底解决了新村用水难的问题。其他像邻里纠纷,养狗扰人、化粪池泄漏等等,一事无巨细,只要一个电话打来,杨丽霞必到现场协调。部队加油站施工挖地基影响到日本华侨林亦土房屋的安全、市冶金机修厂盖厂房打地基造成华侨王建铭房屋墙体出现裂痕,杨丽霞多次到现场,及时化解双方矛盾,使问题得到了妥善地解决,维护了华侨利益。
    
    <4>“创卫”的领头人。1998年全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杨丽霞放心不下华侨新村的卫生状况,奋勇担纲来此抓点。她挨家挨户做动员、讲意义,前后召开十几场新村管委会和侨联分会座谈会;动员业主筹资7万余元为华侨新村修复了护栏杆、花圃,营建了绿化带,修建了水泥村道,建成一条50米长的鹅卵石健身道,设置垃圾定点放置箱。每户院内环境也进行修整,墙体外经粉刷修茸一新,还修订了“村民文明公约”……。仅仅两个月时间,华侨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年被评上“安全文明小区”。
    
    二、杨丽霞把全区看作广义的社区。
    
    福州市鼓楼区有56万人口,面积35平方公里,是省会中心城区也是重点侨乡。现有归侨侨眷3800户,6.7万人,海外侨胞6万多人,海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归侨侨眷中仅中级以上职称就有8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有3500多人。杨丽霞十分清晰地认识到这是鼓村区重要的资源,必须予以重点挖掘。她提出“侨为社区出力,社区为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的口号,把区内的知识分子、留学人员的家属组织起来,先后成立“鼓楼区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和“鼓楼区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她以知识分子联谊会为依托,组织专家、学者下街(镇)企业,为企业出谋策划。留学生联谊会下设8个联络小组,选出16个正副组长,经常开展活动,反馈留学人员在海外的动态信息。此外还成立了“鼓楼区文艺小分队”、“区侨联业余演出队”,平时以晨练、自娱自乐为主,需要时召之即来,参加社区文艺演出。侨办侨联组织的时装表演队和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表演经常亮相在省、市、区节庆舞会上。成立的“医疗小分队”、“法律咨询小组”和“归侨侨眷志愿者”等队伍活跃在全区的各个社区,开展义诊和法律援助、维权咨询。
    
    杨丽霞非常重视通过做留学人员家属的工作拓展海外联谊,引智引才引项目。她从1996年开始坚持到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家中访问,召开部分留学人员家属座谈会,利用春节、中秋上门拜年、慰问,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当了解到美国留学人员方先生有回国创业的意向时,立即帮助联系,促成方先生于1998年首先在“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创办了“美国光灿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丽霞还十分关注留学人员的创业历程,三年来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并进一步为方先生牵线搭桥,使得方先生与合作伙伴——韩国客商又在福州软件园征地10亩,投资500万美元,注册资金250万美元,成立了“福建惠笛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引智方面,杨丽霞也有新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
    
    <1>从基础抓起。对辖区内侨情进行摸底,印制了《归侨侨眷登记表》、《侨界知识分子登记表》、《留学人员家属登记表》等。杨丽霞带头深入社区居委会、高尚小区,配合街(镇)统战干事做好侨情调查。侨联常委、归侨、侨眷骨干也分片包干,摸底调查,使本区侨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2>抓紧抓好侨情建档工作。经过摸底,了解到区里留学欧美、高学历的学子特别多,硕士以上学位有数百人。杨丽霞指定侨办专人负责梳理建档,为鼓楼区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3>引智工作初见成效。
    
    三、高尚小区的侨务工作颇有特色。近几年福州开发已经从粗放型的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向成熟型商品房转化。房产业中崛起的经典高尚小区一花独秀,以其优美的环境、优雅的建筑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购房置业的首选。杨丽霞认为要在高尚小区里打好“侨”牌,应采取三步曲:一支持,二依靠,三参与管理。
    
    一是支持高尚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如融侨物业管理公司,管辖着“元洪花园”、“融侨锦江花园”以及融侨I区、II区、III区系列等小区物业工作,很有实力。公司经常在各小区举行文艺汇演,为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杨丽霞调来“文艺小分队”、“业余时装表演队”等,还请来省歌舞剧院、师大音乐系归侨、侨眷文艺工作者参加“元洪花园仲夏之夜”、“融侨锦江花园仲秋夜”、“融侨III区圣诞文艺晚会”等演出。高水平的节目提升了小区文化品味,营造了小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且有效地支持外商开发、管理小区的社会工作。另外在设立医疗点、归侨、侨眷子女入学、转学、升学,出入境签证等方面;尽量做到派员代办。
    
    二是依靠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桥情摸底。杨丽霞请住在小区里鼓归侨、侨眷配合物业管理公司,对“侨”户逐户进行登记,了解侨情。元洪花园400多户中,归侨、侨眷、港澳侨胞和华侨住户占80%(30多户);融侨III区现有住户470户,归侨、侨眷、华侨住户42%(约200户)。在这些小区先后成立了“归侨、侨眷联络小组”、“元洪花园侨联分会”、“融侨III区侨联分会”。新建的小区,如“天赐良园”等基层侨联组织也在筹建之中。
    
    三是参与管理。由于高尚小区业主里“侨”占有较大比例,归侨、侨眷中人才济济,参与物业管理成为必然。杨丽霞认为有为才有位,要靠主动工作,积极参与,才能发挥“侨”在小区管理中的作用。她召开多次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由侨联几位副主席、常委分片下小区,经常联络归侨、侨眷和物业公司,反馈情况,宣传归侨侨眷保护法,为侨服务,发挥小区里侨的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小区管理和民主监督。杨丽霞经常到各小区走访侨户,使归侨、侨眷感到侨办就在他们身边。
    
    四、随着鼓楼区社区整合到位,侨务工作更贴近归侨、侨眷。鼓楼区原有176个居委会,近来经整合成立了76个社区居委会。杨丽霞认为:社区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社区成员必然以“社区人”的观念形成,共驻共建、共享共荣。她两次随省、市侨办、侨联赴上海参观学习社区经验,给她启发最深的,一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刻资源共享;二是形成覆盖全区的归侨、侨眷工作联络网;三是几百名侨联会员活跃在社区。
    
    2001年11月她组织了部分骨干、街道统战干事和侨联分会负责人到上海虹口区曲阳街道参观学习。回来后,在全区范围发展辖区内侨联会员、联络员、各街(镇)通讯联络员、留学人员亲属联络员组成的侨务联络网构架。
    
    ——组建知识型侨联小组。杨丽霞认为基层组织建设要先抓精品,以点带面。省立医院宿舍位于温泉街道金汤社区居委去辖区内,共有归侨、侨眷160多户。去年经归侨、侨眷代表民主协商推选出7人组成温泉社区居委会侨联小组——全部由省立医院主任医师组成,经常深入社区开展义诊。
    
    ——中山社区是鼓楼区社区建设示范点,也是区侨办工作的重点。杨丽霞十分注重挖掘社区内侨力资源。随着社区各项管理完善和机构逐步健全,现已在中山社区设立“归侨、侨眷联络组”、“侨联小组”、“归侨、侨眷活动室”等。中山社区侨眷张木兰经建的时装形体表演队经常参加省市重大庆典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