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讯:历史上的厦门同安,辖区面积很大,出洋谋生的人很多;而今的同安,辖区面积小了,而回来寻亲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同安侨联,作为广大归侨侨眷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服务机构,成立50多年来,为无数海外乡亲寻找祖籍地和亲人提供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成功地为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找到祖籍地——龙海角美镇鸿渐村(原同安县鸿渐村)。1988年4月,科拉松回到鸿渐村访问,写下了中菲历史上不寻常的一页。
而今,同安区侨联每月都会收到几份或十几份电传或信函,有丈夫为华裔爱妻寻根同安的;有帮助友人代为寻亲同安的……但大多因年代久远、信息有限而语焉不详。尽管如此,同安区侨联还是会花上几天甚至数年的时间为其查找,并及时将结果告知。
用同安区侨联主席梁国民的话说:海外乡亲有事能想到侨联,说明侨联这些年来的工作没有白做,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这更加鞭策我们努力工作,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希望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回来参与祖(籍)国的建设事业,家乡人民欢迎你们!
“以后我每年都要回来!”
“父亲在去世时告诉我,老家在同安鼎美。看得出来,弥留之际的他非常想念家乡。我现正参加海外华裔青年寻根访问团,想用此机会回家乡寻访,三日后将与两位团友(找其亲戚)到达同安,请求贵会帮助查询!”
2001年10月,同安侨联收到这封传真时,距澳洲福建会馆主席张文瑞先生及其刘姓团友到同安只有几天时间。由于时间紧,张、刘几位先生在厦逗留的时间又较短,同安侨联马上开展相关调查,通过掌握的同安历史资料,向镇、村的老人询问,终于在张文瑞先生临行前的上午,确定了其祖籍地就在现海沧区鼎美村,并找来其族亲数人。在同安区侨联办公室,张文瑞先生与亲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的说:“以后我每年都要回来!”
同来的刘先生,早年系越南归侨,后又辗转到了澳大利亚,如今只记得婶婶姓名,其他情况皆一无所知。同安区侨联根据各姓氏居住的情况,通过镇侨联及热心人士的帮助,找到了其已年迈的婶婶。刘先生和38年未见面的婶婶怎么也没想到,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同安区侨联竟然逾越了几十年的光阴,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得以相见。两人抱头痛哭的场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同安区侨联的工作人员觉得几天几夜的付出有了意义。
“我终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
多年来,随着余汉宏先生在南太平洋斐济岛国的事业发展和其为华人社会、为祖籍国所作多项公益事业的开展,他心中的“故乡情愫”也迷漫开来,从心的隅角一下子占据了半个心扉。
就在此时,余汉宏夫妇被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观礼,何不用此机会到同安寻根,看看家乡的余氏宗亲呢?激动不止的余先生当即致电在福建泉州的老友、中国驻斐济使馆前工作人员杨先生,请求按照祖上自明朝末年就传下的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地址,联系同安区侨联协助查询。
同安区侨联接到消息时已是9月中旬,梁国民主席立即调集力量,派员多次查询有关余姓史料,并到同安区域内余姓族人聚居或曾居住的村庄走访查询。据历史资料记载,余姓约于元代末年迁居同安县,最后在九龙溪汇合入海处的一个叫“赤山”的地方结庐定居,取名“溪尾”,即今之同安区(现为翔安区)新店镇溪尾村。溪尾村的《余氏渊源》所载记叙与余汉宏先生所提供的资料基本符合。同安区侨联及时将查询结果通知了余汉宏先生。
国庆节后,激动万分的余汉宏夫妇在同安区侨联等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来到溪尾村,热情的宗亲夹道鼓掌,迎接海外亲人回乡。面对此情此景,余汉宏夫妇不禁热泪盈眶。在村委会办公楼上,余汉宏先生取出资料,与溪尾村父老一起查核印证。余先生握住亲人们的手说:“我终于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厦门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