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讯:杭州江干区红菱社区现有归侨1人、定居台胞2人、侨眷10户、台属11户、留学生家属12户,共计36户。在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温馨社区的实践中,该社区把为侨服务工作列入到日常工作的日程中,和谐温馨的社区滋润了侨胞的心。
一根根电线架起了一座座桥梁
2001年,红菱社区对侨眷、留学生家属中的空巢家庭采用“门铃结对”的方法进行结对帮助,即将门铃的喇叭安装在楼道内的党员或单元长家中,其按钮则安装在需要帮助的空巢家庭,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内能得到救助(安装2户留学生家庭、1户侨属、1户台属)。
今年的春节留美学生邵懋中从美国寄来了感谢信,感谢社区5年来一直关心照顾他年老体弱的母亲。台属杨德英老人常说:“现在好了,我有事再也不用担心了,社区给我安排好了结对的人了,把电铃都接到了我床头”。
团拜会上话心语
祝福声中表衷情
每年一度新春团拜会是红菱社区的课题也是社区向侨眷宣传党的侨务政策的好时机,更是听取眷属们心声和解决他们具体困难的时候。
留学生家长孔繁英老人在会上提出了2004年住院医药费自理部分超出4000元人民币时,社区吴济霖书记按照政策当即给予满意的答复。事后结对党员孙小婉帮助老人办好手续,把1200多元人民币补助费送到了老人手中。在今年的团拜会上大家品着茶、吃着水果、听着社区吴书记宣传归侨侨眷保护法,高度评价了党的侨务政策,纷纷表示愿为祖国的昌盛和统一作贡献。
抓住典型传、教、带
红菱社区特别善于抓留学生家长们典型,因为他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大多有各自的特点。残障人顾今昔培育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顾盼的事例就是一个典型。顾盼在读小学时是个“三差生”,顾今昔摸索出了一套教育方法使得孩子从“三差生”变成1998年的杭州市中考状元,同年被新加坡某学校全额奖学金录取,2002年又被保送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社区利用这个事例,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组织青少年,请顾今昔介绍如何与孩子沟通共同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把自己培养成才。而今顾今昔不但成了社区家长们探索子女成才的中心人物,还做客中央教育台、杭州电视台、杭州音乐频道,并在江干区的街道、社区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开通了家庭教育热线。
红菱社区每年都抓住留学生回国探亲的机会召开家庭教育的座谈会,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国内外教育的先进理念。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国外教学经验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成为培育孩子们成才的桥梁。(杭州市江干区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