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上海市普陀区以点带面推进社区侨务工作

2005年7月20日

    
    华声报讯:日前,上海普陀区在长风街道召开“贯彻市侨务工作会议和第九次侨代会精神暨长风街道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总结和介绍了长风街道近年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
    
    长风街道现有归侨侨眷748户约1480人,其中归侨65人。据2004年侨情调查,长风的侨界资源丰富,海外新华侨华人达1128人。多年来,长风街道党工委注重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托华师大和师大新村在辖区内的区域优势和侨界自身优越的条件,创造性地做了许多工作,得到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1999、2002年先后被评为市、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街道党工委重视侨务工作,求真务实“五到位”。一是工作到位。建立归侨侨眷群众组织,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2004年成立了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队伍建设到位。长风侨联分会现有委员和联络员46名,既有老归侨又有新侨眷,文化高,素质好,能力强,有2人被评为上海市侨务工作先进个人,一人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三是经费保障到位。每年拨出2万元作为侨务工作经费,遇有重大侨务活动,可另追加费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开展活动到位。每年拜访一次社区侨界名人,听取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召集一次海外回沪探亲新华侨华人座谈会,交流思想,共谋发展;慰问一次早期归来有贡献的老归侨;举办一次各界人士迎春联欢会。五是场所阵地到位。党工委在社区学校不仅挂上“社区各界人士活动中心”牌子,还为“侨妈妈艺术团”落实一间教室,作为每周一次的训练场地。同时在师大二村、长风二村分别建立“侨之家”活动室,开展谈心、棋牌、阅览、健身等活动。
    
    二、侨务工作求实效,“三项工作”创特色。一是同华师大共建,联手开展社区侨务工作。街道党工委同师大统战部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交流社区侨务工作思路。二是创建老归侨、新华侨两个工作平台。在长风二村居民活动中心建立“老归侨之家”,针对老归侨身体恶化状况,建立起互助网络,实施跟踪监管。2005年建立了助困基金,从百万银发基金中拨款为部分困难老归侨安装“安康通”,资助因病致贫的老归侨。新华侨工作着力组织海外青少年寻根观光夏令营、新华侨华人回沪探亲座谈会、春节团拜会等活动,动员其以各种方式参与为国服务。三是探索“守望相助”工程。建立结对制度、通报制度、隔数日点名制度,居委办公室放置一本老人名册,居委干部逐个了解多病老人的情况,做好日记。同时老人也主动打电话到居委,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三、围绕中心建和谐,突出重点抓亮点。一是创刊《长风侨讯》,架起联谊之桥,使之成为宣传侨务法规,反映侨情民意,沟通信息的好渠道。二是培育“侨妈妈艺术团”,打造侨务工作品牌,充分展示长风侨界风采。三是开展“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活动,共建和谐小区。组织广大侨眷参加义工,参与医疗咨询、英语角、外语歌唱会活动,参加街道文化馆举办的合唱队、腰鼓队、戏曲班、插花班等活动,融入和谐社区大家庭。(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