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热心社区侨务的黄大妈(图文)

2002年11月25日

hdm.jpg

2002年6月14日

——记辽宁沈阳市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党委书记黄凤珍

    6月6日黄凤珍在南京“全国侨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华声报讯(记者满秀芳):今年65岁的黄凤珍从事居委会和社区工作已经40年了,虽然她的官衔只是铁西区兴工街道九委社区的主任兼社区侨务工作小组组长,但在社区居民群众眼里,她可是社区的大头头。群众们都亲热的叫她“社区总理黄大妈”。黄大妈的各类奖状及荣誉证书共450多个、奖牌30余枚。而黄大妈服务的社区兴工九委社区是全省唯一一家由省长特批保留原居委会名称的社区,是辽宁省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排头兵。
   
    兴工九委社区是沈阳化工学院、化工研究院等八家单位集中的家属区。现有居民2810户、9835人,其中归侨侨眷90户、275人,出国留学生20人,辖区面积大,归侨侨眷较多。黄大妈的女儿在美国,她自己也是侨眷,对“侨”很有感情。黄大妈做社区侨务工作有一套,“六清”、“六到位”、“十个一”是黄大妈的三件法宝。
   
    黄大妈的“六清”
   
    为能准确地掌握侨情,黄大妈带领社区干事,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对社区34栋大楼近3000户居民逐家逐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归侨侨眷自然情况做到“六清”,即侨眷底数清、家庭状况清、生活需求清、海外关系清、工作表现清、社会活动清。通过调查,充分掌握了侨务工作第一手资料,为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侨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六清”,接下来的“六到位”就好办多了。
   
    黄大妈的“六到位”
   
    在为侨服务的工作中,黄大妈做到了“六到位”。即:对归侨侨眷关心走访到位、大事小情到位、就业安置到位、帮忙助困到位、热心服务到位、协调管理到位,为归侨侨眷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难。
   
    侨眷史育红下岗后生活比较困难,为能让她有一个稳定的收入,黄大妈为她借资1000元,帮助她办执照、跑手续,开办了一家食杂店。使她彻底摆脱了困境,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几年来,黄大妈为社区共安置下岗职工890人,其中侨眷、侨属就有83人次。
   
    侨眷孙桂芹,两个孩子都在日本,老俩口在家常因一点小事喝酒闹矛盾,甚至要离婚。黄大妈了解情况后,多次登门做了细致入微的调解工作,使他们和好如初。孙桂芹身在海外的儿女了却了一桩经常挂念的烦心事。
   
    类似这样的事情黄大妈做了一件又一件。居民们都称赞黄大妈是“温暖人心的好当家、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和归侨侨眷服务,黄大妈建议和组织了社区服务站,制定了服务公约,并向归侨侨眷印发了便侨服务联系卡,卡上有社区为侨服务项目、热线求助电话和黄大妈的传呼。服务站将80多便民网点和56个专业服务队划分为十大系列,向归侨侨眷承诺365天24小时全天候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黄大妈的“十个一”
   
    社区情系侨眷、热情服务的行为激发了归侨、侨眷的爱国热情和关心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出力,社区在归侨、侨眷中开展的社区建设“十个一”活动,即:提一个好建议、办一个企业网点、做—件好事、实事、推荐一位能人、扶助一户特困家庭、安置一名下岗职工、介绍一个服务项目、为社区增加1000元收入、帮教一名后进居民、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在黄大妈的组织筹划下,社区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社区大学。老侨眷陈叔平非常热心,应邀担任副校长,为社区大学授课,讲座。同时还编写《公民道德纲要歌》并亲自教唱。每一次社区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归侨、侨眷联谊会他都主动地用手风琴为大家伴奏,认真排练,还经常参加治安巡逻值勤,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
   
    化工学院教授、侨眷赵鸣玉患心脏病住院期间,黄大妈带领社区干部专程带着鲜花和水果前去看望,使他深受感动。赵教授病愈出院后,特别关心社区工作,义务担任社区大学教授。为社区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共20多条,其中有十余条被社区采纳。在为下岗职工互助捐款中一次就捐100元,并为特困户捐出了崭新的棉衣、棉被。
   
    社区还有很多归侨、侨眷热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他们有的担任居民组长,有的义务为社区当报道员、宣传员、活动室、图书室的保管员,有的参加社区学雷锋树新风小分队、秧歌队、合唱队,扶贫捐助队、志愿者服务队。
   
    65岁的黄大妈说:“我要冲出辽宁奔向北京——争当全国侨务先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