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华侨华人公祭一战中牺牲的华工







  座落于巴黎BAUDRICOURT花园中的华工纪念碑



  2002年3月5日,在法国的最后一位亲历一战的华工朱桂生去世,享年105岁。25天后,法国侨界近800人,从巴黎驱车190公里,来到西北部索姆省阿布维尔市附近的努瓦耶勒镇,在该镇的华工公墓,祭奠长眠在法兰西大地上的华工。

  这是经法国政府批准,由旅法华侨华人第一次在诺莱特华工墓园举行大规模的公祭活动。“遥想当年,华工先贤,仗仪应征,万水千山;沙场劳作,义勇双全。鞠躬尽瘁,虎伏龙蟠,壮志虽酬,魂断西天……”祭文的字字句句,把人们的思绪带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被湮没的历史终于彰显于后人。

  1914年一战爆发,参战的法英等国劳力匮乏,为此,于1916年与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签定了招募华工契约,在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共招募14万华工,大部分为山东人。他们都被派到工厂、农田、矿山及港口干苦力活。其中9.6万人被分配到英军,3.7万人由法军支配,1万人被借给了美国远征军。1917年8月,由于中国也对德宣战,这些华工被大批送往前线作战。据战后不完全统计,有近2万华工在艰苦的劳作中累死或病死、在德军的轰炸中遇难、在战场上阵亡或失踪。1920年,努瓦耶勒华工公墓在华工营地原址建成,占地一公顷的墓园里埋葬着842位华工的骨灰。在法国32个华工墓中,它的规模最大。

  倡议并全力资助是次公祭活动的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克威表示:90多年过去了,14万华工的史实和2万死难华工的事迹不能被历史遗忘,他们在中法和中英关系史上的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纪念他们,就是希望通过公祭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历史记忆,恢复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尊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读者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网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