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上海出土最大元代水利工程遗址

2003年1月27日

00PPP.jpg

元代水闸初露端倪

00S.jpg

考古人员测量水闸

    2001年5月,上海普陀区发现一处水利建筑遗迹。2002年8月开始挖掘,证实为元代吴淞江上水闸,距今约700年历史。这一考古发现推翻了当时上海尚为小渔村的旧说,表明早在700多年前的元代时期,上海已是繁华的街市,并已具有相当的航运规模。
    
    石闸做工相当考究。安放闸门的两根青石柱业已出土,出土高度3.3米,面宽90厘米,相向面的正中凿有宽28厘米,深17厘米的凹槽。石柱四面规正,棱角分明,凹槽上下笔直,底部平整。为抵挡水流冲击,铺底的青石板下面还有横梁,横梁则架在深埋的木桩上。石驳岸高逾两米,上下有6层条石,条石之间用石灰浆和糯米浆勾兑连接。
    
    吴淞江是上海明代以前最主要的河道,对上海的兴起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唐以后逐渐淤浅。此次发现的石闸可能与当时治理吴淞江水系有关。
    
    据专家介绍,这样规模巨大、做工考究的古代石闸,在中国还没有见到过,由于深埋在地下2米之下,保存十分完好,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这一发现,也为了解曾是上海主要河流的吴淞江的水系情况以及上海城区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