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

2003年1月27日

006.jpg

辽西发现的被子植物化石复原图

    2002年5月,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了迄今世界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化石新类群,并建立了一个基本被子植物的新科——古果科。这是近年来有关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的一项重大新成果。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
    
    古果科是一个迄今已知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群,现已灭绝。目前已发现的该科化石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新种),距今约1.45亿年。1998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辽宁古果”包藏种子的果实及其生殖枝条化石,此后又在该种中发现了成对着生的雄蕊及其原位花粉,使“古果属”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此后中国科学家又发现了“古果属”从根部、叶部到生殖器官的完整植株,并命名了新种“中华古果”,使“古果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3年多的潜心研究,特别是由于雄蕊、花粉及营养叶等一系列化石的新发现,现已证明“古果属”是水生草本植物,并可能起源于现已灭绝的、古老的种子蕨类植物。这在全球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方面是一个重要突破。现在,中国的“古果属”化石已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迄今时代最早的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也称有花植物,是现今植物界最高级、最繁盛的类群,它们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但有关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一直是国际古植物学界和植物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原始的有花植物新类群在中国辽西的发现和“古果科”的建立,不仅对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进一步验证了由中国科学家孙革等提出的“被子植物起源东亚中心”的假说,它表明全世界的有花植物最早可能起源于中国辽西地区。此外,这一新成果对恢复1.4亿年前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找寻相关沉积矿产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