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中国发现迄今最早的毛颚动物化石

2003年1月27日

004.jpg

    2002年,中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5.3亿年的毛颚动物化石。这一重大发现将毛颚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约2亿年,为现代生物多样性起源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科学推论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毛颚动物俗称箭虫,是一种自由游泳的食肉性海生动物,一般数厘米长,最长的只有15厘米。它捕食的方式十分奇特,这个貌似懒洋洋,非常可爱的动物一旦遇到猎物,立即变得凶猛异常,猛冲过去,在短短的1/15秒内即可将猎物捕获。箭虫以鱼的胚胎和幼虫等为食物。现代鱼类学常把箭虫类用来判断鲱鱼和其他鱼群的大小。
    
    毛颚动物是现生动物35门中的一门,尽管只有120种,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生物学上,毛颚动物是生命树中非常奇怪的一个主分支,形态学和胚胎学尚无法确定它究竟是后口动物还是原口动物。如它辐射卵裂方式与后口类相似,但体腔起源于原肠腔,则与原口动物相同。另外成体由头、躯干和尾所组成,与后口动物特别是脊索动物相似,但具肌丁质表皮,这一特征表明它与原口动物相关。
    
    此次发现的毛颚动物化石标本,采自于昆明海口寒武纪早期地层。一般来说软躯体动物的化石保存下来非常难,而这个化石标本十分完整。化石长2.5厘米,身形细长,头、躯干和尾部保存完整。圆形头部的口、齿、咽,体内的肠道、肛门,及体侧鳍,均清晰可见;头部外边缘生长着许多镰刀状颚刺;就连将头伸入躯体前端的一对头罩肌痕也表现得栩栩如生。标本的形态和大小与现生箭虫相似,表明在5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生命树上这一孤枝在形态上几乎没有发生重要变化。有趣的是它在头部和尾部均具有肌丁质的表皮,这一特征也可与现生箭虫类进行对比。
    
    专家说,以往发现最早的毛颚动物化石在石炭纪(距今3.5亿年至2.9亿年),这次在寒武纪(距今5.4亿年至5亿年)早期地层中发现的毛颚动物化石,使现生动物的35个门中,已有12个出现在寒武纪早期。这一重大发现再次证实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是现代生物多样性和动物基本体制起源这一科学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