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归国创业”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焦点(图文)

2003年3月13日

本报记者 刘郁菁

   从1978年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58万人出国留学。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万人学成回国。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中国共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区60多个,入园企业近4000家,近2万名留学人员入园创业。有专家预言,新一轮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高潮即将来临。
    
    留学人员在回国创业中遇到哪些具体问题?制约留学人员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成为本届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创业要保持冷静心态

tang1.jpg    xie1.jpg

唐闻生                                  谢朝华

    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很多留学回国人员,她认为,海外留学生大多是怀着很高的热情回国创业。他们有抱负,有创新精神,迫切希望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遇到回来之前没有想到的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养老保险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还有对国内的环境的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就会成为他们回国创业的羁绊。
    
    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高级经济师谢朝华委员是较早的一批回国创业者。他在1994年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他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诫留学回国人员,不要因为碰到困难就心灰意冷,一定要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
    
    把好引进人才关第一关

luo1.jpg    xu1.jpg

罗霞                                       许克敏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首先需要把好引进人才这一关。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罗霞委员指出,目前许多地方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引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哪些行业需要人才,需要哪种人才,需要多少人才,都还缺乏全面整体的考虑。她提议,引进人才要坚持引的进、聘得好、留得住的原则,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引进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许克敏委员说,引进归国留学人员时要选择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需要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引进归国留学人员时要经过严密的考核、论证,不能马虎从事。他介绍说,云南省目前引进归国留学人才的重点专业是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卫生、电力等,人文科学方面主要是结合民族大省的特点,引进相关的民族学方面人才。
    
    创业环境比优惠政策更重要
    
    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吸引留学人员的关键。罗霞委员指出,很多创业园都过分强调优惠政策,而忽视了对整个创业环境的改善,忽视了对创业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一些创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浮躁风气,融资环境也亟待改善。
    
    谢朝华认为,政府眼前应该做的不是提供多少优惠政策,而是完成体制转换,改善国内创业环境,使竞争更公平,提高服务效率。他指出,融资机制是留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在投资机制上加大改革的力度,给整个社会创造一个好的创业环境,使他们能够获得企业创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

    留学生作为一个创业群体,目前在事业上还未创造出预期成绩,长期在致公党中央从事留学生回国创业的联络工作的于长隆委员对此深有体会。他建议,留学生创办企业yu1.jpg完成孵化出了创业园后,应继续给予关注,“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
    
    于长隆说,留学回国人员虽然掌握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但缺乏创立企业和管理企业的完整经验,也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因此,应该制定更为明确的政策,对留学生创办的企业进行跟踪。金融、法律、税务、人力资源这几个部门都要共同参与,解决留学生创业发展滞缓的具体问题。

                                                                                                             于长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