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把性别平等纳入小康指标
华声报讯:“三八”节是每年“两会”召开期间为数不多的节日之一,每一年,妇女权益的保护都会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今年又恰逢全国妇联确定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年,如何贯彻男女平等的国策,实现两性的协调发展,再次成为代表们和有关专家关注的问题。据来自妇联的最新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已经拟将性别平等指数纳入小康社会的指标,目前已经进入草案讨论阶段。据悉,这个草案,将至少包含一项性别平等指标。 据北京晚报报道,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蒋永萍说,不能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妇女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由于现存政策很多都是中性的,在执行中往往女性被忽视。 以就业为例,在刚刚过去的二月,备受社会质疑的湖南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要求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对称无包块”的规定才走到了它的尽头。而时常见诸报端的一些招聘广告常常强行规定:“只招男性”、“35岁以下”、“身高一米六零以上”、“相貌姣好”之类的信息,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还有的招聘单位强行规定女性在5至10年内不准生育,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还出台了禁止聘女性为秘书的规定……这些人为制造的不公平,使得社会女性往往受限于“单身条款”、“禁孕条款”等歧视性条件,不得不在工作与结婚,工作与怀孕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据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消费先导城市中,中青年女性中对于“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赞成的比例为24.7%,因为她们生怕生育会使自己失去目前得之不易的职位。 蒋永萍表示,有些具体问题比如,女性参政比例和男女同龄退休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和立法得到极大的推动,甚至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但更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比如女性就业和女性社会地位等问题的解决,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原因,不是通过一两个文件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需要将男女平等建立量化指标,并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发展指标加以长期的监控和评估。蒋永萍说:“如果将男女平等问题看作是一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加以解决的问题,性别的平等的水平也应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蒋永萍认为,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不但要看GDP等经济指标,还要考察社会指标和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和东西地区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一样,两性的协调发展也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另外,将性别平等发展状况纳入人类发展状况指标已经成为国际惯例,自从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将“性别发展指数”和“性别赋权指数”这两个指标体系,作为衡量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并以此为标准对各个国家的性别平等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排名,已经逐渐被各国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来自湖南的女人大代表鲁立彬说:“妇女地位的高低,是一个社会进步与落后的标志之一。社会离不开妇女,妇女离不开社会,妇女运动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据报道,今年的两会人们不再热衷于预测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新一届政府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后,中国正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态度重估国内生产总值,谋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两性平等的事业送来了春风。 蒋永萍说:“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将这个草案中的性别平等指标做成一个综合性指标,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能够衡量性别平等发展的水平”。衡量中国男女平等现状如何,妇女发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核心指标至少包括四个: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女性比例、高中毕业生的女性比例、各级人大代表的女性比例,出生婴儿性别比。 将男女平等问题数据化并加以随时的监控,对于任重而道远的妇女事业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蒋永萍认为,除了设立几个核心指标外,还可以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反映人口发展和人口生活质量的指标加以分性别的方式列出,不仅可以促进国家性别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政府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