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七项建议促引进海外华人知识型群体
华声报讯(记者 张勇):致公党中央日前向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交的一份发言中表示,大力引进海外华人知识型群体,对于中国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少走弯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致公党中央针对目前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统筹规划,整合力量。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外国专家局、国务院侨办等政府部门以及各地方都承担吸引海外人才的任务,建议成立如“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指导委员会”一类的协调机构,制定吸引海外人才的总体战略规划和专项实施计划。 第二、更新人才观念,加强内外合作。国内企业可以到国外去建立研究机构、产品开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直接利用当地的海外华人智力资源;通过产业引进、课题引进、管理引进等模式,引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咨询、软件集成电路、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型的海外华人人才。 第三、建立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海外华人知识型群体信息资源总库,在海外知识型华人资源较为集中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一批民办官助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国内的引智工作架设桥梁。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沟通人才供需信息、实现人才的网上登录,有效提高海外华人知识型群体引进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第四、借助华侨社团,促进科研合作。通过海外华人科技团体,定期在国内举办系列研讨会;邀请海外专家介绍最新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信息;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专题报告和建议;为我国政府与国外就涉及科技合作方面的谈判提供背景资料,或直接参与谈判;帮助国内与外国政府、大学、企业、研究所等部门牵线搭桥,促进双方合作,或直接参加合作及投资项目;为国家重大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与成果评估;安排海外专家与国内对口单位直接交流,到企业实地参观指导,加强国内外双方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遴选和担任国内重要学术杂志的国际评委;定期邀请一些有影响的海外科技社团的负责人回国访问交流、讲学咨询等方式参加国内对口单位的科研合作等。 第五、加大资助力度,完善资助体系。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实施海外人才计划时宜主要考虑其专业学术水平,年龄限制应适当放宽。可设立一些更灵活的专项经费,便于吸引更多的海外入才迅速地将研究工作转移到国内,或将已完成的重大技术发明、专利拿回国内进行产业化。 第六、完善人才机制,改善人才环境。要注意完善人才流通机制,打破地区、单位、部门及国籍的界限,各省要冲破狭隘的祖籍地观念,更多地吸引知识型华人。应考虑进一步放宽诸如创办高科技的公司企业、创办各种研究与咨询机构和办学等领域的相应政策,允许并鼓励留学人员以合作形式或独立地在国内兴办以上公司和机构,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有利发展的环境。 第七、选拔优秀人才回国担任领导职务。大胆选拔使用留学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经组织考察,可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特别是充实到金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去,也可以采取选拔、委任、聘任等形式,选拔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担任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参议、顾问、董事等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