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人大代表邵峰晶:用情感和事业留住海归(图)

2004年3月5日

sfj.JPG

    
    本报记者 宋茜
    
    作为海归派中的一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邵峰晶无疑是其中的成功人士。有着10年留学经验的她现在不仅是青岛大学的副校长,同时还是青岛市软件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当记者和她谈起现在海归就业的不易,海待的苦闷彷徨,并向她询问创业的成功经验时,邵峰晶教授向记者坦言,她曾经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真实经历。
    
    曾经的彷徨
    
    “我是1985年公派出国的,说起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在国外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反而是在回国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了。”
    
    谈起回国创业的感受,邵教授说,作为一名公派留学人员,她非常想回国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报效祖国。但是,10年中,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回国后在工作环境、社会交往上的不适应导致了她在一段时间内的彷徨。“当时的情况是,我不熟悉国内的情况,但是还不敢承认。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事业在两年中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
    
    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邵教授在回国后还承受着家庭的压力,“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能适应国内的教育体制,我曾经想过要收拾好行李,放弃自己的事业,重新出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邵教授留在了祖国,并获得了成功呢?
    
    看重这份“情”
    
    邵教授这样告诉记者:“是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从方方面面的真诚关怀,让我从这份情义上走不了,是这份‘情’留住了我。”
    
    邵峰晶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一段让她感动的往事。回国之初,青岛大学仅仅拥有286、386这样落后的电脑设备,其所提供的科研环境让她无法开展课题。一次,学校领导在自己获得一台486电脑之后,还没来得及打开包装就直接送给了她。虽然486也仍然无法支撑她完成课题,但是邵教授从心里深深的感动了,想着一定要在这里做出成绩来才能心安理得。
    
    事业留人是关键
    
    “现在,政府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虽说是这份“情”留住了我,但是我觉得事业留人是其中的关键。”邵教授说。
    
    “海归们选择回国发展,往往都有着一颗很强烈的事业心。他们希望将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在事业中发挥作用。因此,如果他们不能在事业上得到发展,他们就很有可能会流失。”
    
    “海归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在回国时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因此他们在回国后需要找到一定的依托,否则他们只能是漂泊的浮萍。国家在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上给予其帮助和支持的同时,更要注意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尽快找到事业上的支撑点,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海外留学人才。”邵教授深有感触的说。
    
    多方面着手留海归
    
    谈到如何帮助现在的海归们尽快适应国内的环境时,邵教授直言,“海归们必须要认识到,他们对国内的环境是生疏的,需要调整和适应。”
    
    同时,“政府和用人单位一方面要帮助海归们适应大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他们工作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工作的条件。”
    
    此外,“政府和用人单位还可以从情感上、从细节上着手,多替海归们考虑,从生活上关心海外留学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