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休斯顿中国人活动中心理事长李允晨访谈(图)

2004年3月6日

liyunchen.jpg

    
    华声报记者 /张勇
    
    当结束一天小组讨论的李允晨女士如约坐在记者面前时,这位列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平和的笑容中略显出一点点疲惫。由于代表们的时间安排太紧,访谈就只能挤掉了她晚餐的时间……
    
    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奇迹
    
    1986年,李允晨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走了出去。12年后,当她率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教育考察团第一次回国时,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至今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于是,我们的访谈便从1998年开始。
    
    “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奇迹,”李允晨女士说,“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是一个奇迹。”
    
    1998年,李允晨女士率团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上海,从这里走出的她甚至一度找不到回家的路。2000年,当她再次来到中国,带来了更多渴望了解中国的“眼睛”。在那年举行的首届海外“中华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中,来中国前对自己的祖籍国知之甚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一个正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中国。“我们出国之前好多东西还要凭票供应”,李允晨不禁回想起过去。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美国有的中国都有,“我们在上海看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在中国都有”。而且现在在美国市场上,看到的商品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
    
    在李允晨的谈话里,“上海”这个城市总会被她用来作为中国发展的诠释。这个她曾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城市,虽然已经成为了某种记忆,但仍然时刻牵挂着她的心。
    
    保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993年,李允晨女士参与创办了休斯顿第一所教授简体字、汉语拼音的华夏中文学校;1995年,她被选为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理事;1997-1999年任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现任休斯顿中国人活动中心理事长的她,虽然已经不直接接触华文教育,但提及这段经历时,李允晨还是饶有兴趣的谈起了她的“老本行”。
    
    “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中文,能够保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于目前海外华人华侨中广泛使用的一套由国侨办委托暨南大学编辑的华文教材,李允晨在表示非常感谢的同时,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她说,这批教材在海外,特别是北美地区非常受欢迎,甚至包括一些美国中小学开华文课,也会跟华人华侨协会要这套教材。如果将来再版,李允晨希望能加入英文的词汇对照表,这样更方便孩子的学习。她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在美国学习汉语的人群越来越多,国务院侨办在华文教材的规划中也要充分估计到这个需求速度的增长。
    
    随着华文教育的发展,各个社区都以华文教育为基地,形成了很多的社区活动中心。作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顿中国人活动中心理事长,李允晨向记者介绍中心的一些活动时如数家珍,比如向华人华侨提供中文图书、录象,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武术、音乐、绘画课程等。
    
    她告诉记者,“我们海外很多热心人士,每天做完自己的事情以后就想,我们能为祖国作点什么,能为壮大当地的侨社做点什么”,希望中国有关部门关注海外华侨华人的生活,能在华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采取不同的形式支持海外社团的发展。
    
    中美友好的见证人和推动者
    
    在采访过程中,李允晨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她的个人简历,其中花了很大篇幅介绍了休斯顿中国人活动中心在促进中美友好方面所做的许多实际工作。
    
    她特别提到,中心倡议发起并连续三年主持了休斯顿侨界表彰对美中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朋友颁发“杰出中国友好人士奖”的活动,在增强了休斯顿新侨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联系、鼓励高层次的美国友人为促进美中友好多作贡献方面“效果非常好”。记者注意到,获奖者中包括休斯顿市前市长李布朗、贝壳石油公司副总裁马克、莱斯大学校董奥康诺、亚洲协会德州分会会长查理等社会知名人士。
    
    2003年,中国人姚明以NBA历史上第一个外籍“选秀状元”的身份加盟休斯顿火箭队,在海内外引起关注。和姚明有过多次接触的李允晨对记者说,休斯顿是邓小平当年访问美国时到访的第一个城市。20年前,邓小平戴上牛仔帽观看竞技比赛,以表示中国人民和政府对美国的友好,对他们文化的尊重。而现在,美国人都要去看姚明打篮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中国正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华人华侨在促进美中友好方面大有可为”,李允晨对记者说,“在推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有我们的一份贡献,我们觉得蛮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