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建立信用体制是个长期的任务
有学者计算财政贡献,1998年起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年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去年为1.8。去年1500亿国债,前年也是1500亿国债,这没有增长,很难说去年的增长里贡献就增长了,因为数额没有增加。 关于整个宏观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问题。总需求不足,发生了信贷萎缩,有款不愿意放,也放不出去,那么多坏债压着,整个的国有银行体制也不适合放款,又不让搞民间金融。我们一直讲民间金融发展本身包含着监管的发展,包括所谓的制度发展。过去为什么出那么多事?过去没有监管,我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说明你根本没把它当做自己应该发展的体制的一部分来发展。资本市场又是这种情况。不建立信用制度,骗人的人得不到惩罚,一定是骗子盛行。 中国过去没有信用环境,信用从体制到信念都没有,这是长期的问题,需要各方面慢慢地完善。现在唯一的一个亮点是个人信用,我们的个人信用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民间借贷很少有赖账不还的。 过去,应该财政来做的事都甩给银行来做,企业没钱,发不出工资,发不出下岗职工费,所有这些都跑到银行贷款,而且让银行承担了所有这些宏观调控的职责。现在应做点回归,财政应做这些事情,把这个摆在财政债务上。财政好监督,将来在法制结构下监督财政比较容易。(作者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