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钢明:消费品零售额过低下滑趋势亟需扼制
我看到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月份数据当中,有一个数字非常低,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数字,从来没有这么低过。从来春节月份都比平常月份高几个百分点,在最萧条的1999年,春节也是11点几的增长,平常月份是百分之六、七。而今年,居然前两个月平均累计增长是8.5%。按照经验,到三月份,四月份必然会下降到6%。 和1999年的开端相比,从这个征兆可以想象,宏观经济是下滑的。1999年消费额增长是11%,结果一过完春节,就下降到百分之五点几,因此1999年下半年出台了一系列迄今为止都在执行的措施,比如放长假,发工资,加强社会劳动保障等等。 现在看第二个指标,就是价格。2月份物价指数增长单月是零,不升不降,1月份和2月份累计起来和上年同期比是负0.5%。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价格,从去年4月份开始连续下降,去年第四季度已经下降到百分之四点几、五点几。需求的减弱有两个方面,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减弱,企业对投资品,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在减弱。 我认为,还是由于人们对收入、就业、预期的不稳定因素又出现了。增发工资,加强社会保障等等政策措施,连续几年稳定在一个台阶上以后,现在这个效力结束了。 农村的消费额从数据上看,也是大幅度低于城市,农村的消费增长3.4%,也就是70块钱,一个月才5块多钱,这70块钱怎么能够拉动消费,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宏观经济有可能随时被拉回消费紧缩、通货紧缩,因此我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全力对付通货紧缩、经济萧条、失业率增高,而不是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防止通货紧缩。(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