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州边陲铁路华工葬身处待修葺
华声报讯:一个世纪前客死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陲艾尔帕索(El Paso)铁路华工的最后葬身之所,如今黄土一坯,墓石散佚,场景凄凉,一群不忍青史成灰的华人决定发起整修美化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历史坟场,吁请各地华人社区慷慨解囊共襄义举。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根据艾尔帕索社区学院西北校区图书馆典藏的安娜·法海所写的“华人边陲社区发展:1881-1909年艾尔帕索个案研究”,及南奚·法拉的硕士论文“华人在艾尔帕索”,距休斯敦以西730哩的艾尔帕索,是美国西南地区华人发迹之地。 这两份文献指出,1881年南太平洋铁路洛杉矶─艾尔帕索线贯通时,当时1200名筑路华工有300人决定留在艾尔帕索;此后,源源不断有华人移入,几乎清一色是男人,他们在艾市中心地带开餐馆、菜铺、洗衣馆等,形成中国城,甚至还有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致公堂”会所,有自己的“地下市长”,一度全艾市18家洗衣馆都是华人经营。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艾尔帕索华人居民增长速度为全得州之冠。 有华人涌入淘金,也有华人客死异地,而当时社会歧视华人,华人连葬身之地也不容易觅到。所幸一对善心白人李海(J.B. Leahy)在康克第亚墓园里划出一个区块卖给当地华人李清孔,辟为“华人先友坟墓场”,而致公堂也协助办理许多早期华工身后之事。 艾尔帕索华人慈善会成员李锦新表示,七八十年前,一名华裔长辈临终前捐了三四万美元成立慈善会,该会使用这笔钱的利息来维护华人先友坟墓场环境;然而,几十年来,宵小不断潜入,许多刻着中文墓铭的碑石不翼而飞,现在存留的多是水泥灌制的墓板。 李锦新说,康克第亚墓园里不同族裔各自围成小区,相对于其它族裔的墓区修整漂亮,华人墓区则显得一片破落。因此,华人慈善会决定发起整修美化华人先友坟墓场,目标订为6万美元,准备兴建纪念亭及种植草木,也将购买大理石材,重刻华人墓碑。她表示,虽然许多墓碑散失,但华人慈善会还保留死者中文名单。 曾在艾尔帕索居住6年的休斯敦执业配镜师禹道庆表示,他曾带着女儿造访康克第亚墓园,那是很大的一片古迹似的墓园,溯至1854年启用;中间有一块墓区四面围起石墙,进口处两扇大铁片写着中文“华人先友坟墓场”,进入铁门内一些破损的墓碑散落其间,都是中文书写,死亡日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据说整块墓区葬满数百名华人。 禹道庆说,下葬该处墓区的华人,且包括几名二次大战期间在艾尔帕索空军基地受训时飞机失事丧生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他表示,大部分的小型墓碑已被盗走,一片残败破旧的景象令人唏嘘,因此当他听到艾市华人慈善会决定整建华人墓区,而经费筹募不如理想中的那么踊跃,他就应允以女儿的名义捐助一笔钱,希望各地华人慷慨解囊,协助艾市华人完成缅怀先民、维护史迹的心愿,也可让浮游于天地之间的华人孤魂能有依托。 禹道庆指出,21世纪的美国华人,恐怕很难想象20世纪初的艾尔帕索是得州、甚至是美国西南各州华人聚集最多的城市,一度高达数千名华人在艾市居住。他说,很多原因造成后来艾市华人减少,最主要的是缺乏中国妇女,1883全市只有两名中国妇女,少部分留下来的华人娶了墨西哥女子,今天在艾市对岸的瓦瑞斯,偶尔可遇到有着中国姓氏的墨西哥人,有的人还会歪歪斜斜地写三横一竖的本姓“王”,除此很难看出他们有华人血统。 他认为,协助艾市华人慈善会整建华人历史坟场,使它成为整个古迹墓园中吸引人的焦点,让当地社会和具有华人血统的族裔认识早期华人移民的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