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侨华人



华裔参政:长江后浪推前浪(四之二)

2004年3月10日

    
    近年来华裔参政比例不仅有增高的趋势,候选人参选年龄也逐渐年轻化,“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景象代表着世代潮流的交替,不少人认为是一种自然的现象,目前政坛各领域的官员仍以“婴儿潮”族群为主,但是华裔第二代的崛起成功也不容忽视。
    
    综观目前华裔参政的领域,从学区教委李安岳、吴雷洛美、文华东、袁忠良、聂曼丽、张金生、张志坚等人,到市议员张文彬、伍国庆、黄思宁、李栾复青、市长林恩成、林元清,及自来水区理事伍立伦,或是州众议员赵美心等人,共同的特色就是属于“婴儿潮”时期,大战过后介于40至50岁年龄的人物代表,他们目前在政坛各领域的表现主流,其中多位也顺利成为华裔参政先锋。
    
    近年来受到华裔参政意愿增高的影响,同时第二代华裔人才辈出,并充分表现出独树一格的新气象,愈来愈多代表着年轻色彩的候选人陆续参选,1999年以23岁当选嘉伟学区教委的陈奕泉,缔造了华裔最年轻当选教委的佳绩,而今年地方选举中初试啼声的罗兰学区教委张培骏及嘉伟学区教委罗享利,也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教委,学区教委选举成为适合参政的第一步。
    
    身为最年轻教委的记录保持人,陈奕泉表示,年轻与资深参政最大的分野在于语言及创新出奇的想法能力,新一代参政接收或学习能力较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背景具备丰富的语言沟通能力,他指出,早在四五年前华裔参政未成气候之时,年轻候选人角逐竞选较难受到肯定,他回忆首次担任教委时,因为年轻所以常给人不认真、不专业的形象。
    
    陈奕泉指出,自从华裔参政以来,由于保守、认真谨慎的形象确实带来许多正面的肯定,证明华裔参政的确缔造了不同的改变,如今整个华裔参政的环境愈趋成熟,他认为,年轻一代应该更勇于表现自己,从竞选学区教委跨出参政第一步,并且跳脱华裔目前多集中于地方参政的现况,更努力向州级众议员或联邦参议院方面角逐。
    
    尽管年轻一代参选具备不少优势,但是核桃谷自来水水区理事伍立伦却认为,所谓“年轻”的定义指的是“婴儿潮”或壮年时间的人选,过分年轻的参政人可能较缺乏管理及社会经验,需要较多时间进入状况,是参政能力较显不足的地方。
    
    综观华裔参政领域,虽然华裔具备众多优秀工程师人选,不过受到语言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来水水区理事向来就是较“冷门”的竞选职,对此,伍立伦表示,每个选务都需有优秀的开拓先锋,上任后鼓励更多优异背景的华裔,共同为水区职务努力,他指出,选区范围更大的社区学院理事需要更多华裔参选耕耘,为高等教育尽份心力。
    
    洛杉矶县最资深的华裔学区教委徐乃星指出,年轻一代参选固然是选举新气象,但是无第一代移民及资深在位者的支持推动,年轻人也难有“出头”之地,自1991年开始,徐乃星坚持提携后进的想法,圣谷以东的学区陆续出现许多华裔教委,包括张金生、李安岳、聂曼丽及甫当选的张培骏。
    
    徐乃星表示,提携后进的前提要观察候选人是否有才能、时间及服务的热情,目前第二代华裔多处于成长培养阶段,上任后并不代表“资深”消退,反之应多学习前人的经验,才能达到与学区现任教委密切合作互补的关系。(庄慧雯)
    
    (美国《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