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故乡的中国红
文/夏小舟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悄悄的去逛商店,静到听到自己的心跳,周遭的人流和喧闹与我无关,我围着我喜欢的物品细细的看,轻轻的触摸,在心里问自己,我喜欢吗?心对我说,好,买下它吧,我就拿出一张信用卡,一定是那张花100块给5块钱回扣的,小平民百姓的每一分钱不都是辛苦钱吗?这是我的世故,可是我几乎不与人讨价还价,不挑挑选选,我觉得这是购物人的清高和教养,我就在这世故和清高的纠缠中完成了对女人来说大致是一件愉快的事儿,悄然离去。 那天,我在Mall里看到一家卖中国瓷器的店,瓷器,咱们中国的瓷器,我眼睛一亮,立即就走了进去。卖的,买的都是华人。好象回到了故国,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兴奋的心绪马上化为担忧,我对瓷器多少懂一点点,学历史专业的嘛﹗我的同学就因为是主攻历史的博士,当了中国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在大陆教历史课时,一讲到唐宋元明清,都要知道一些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史。可是物是物,价是价,两者一合到一块,就难煞了我这购物不爱讲价的人。 我一言不发的在精美的瓷器间徘徊着,像在历史的长河里上下求索。是仿三国魏晋南北朝时的越窑青瓷,似玉似冰。还是唐代诗人杜工部喜欢的胜过霜雪的唐代邢州内邱白瓷?是宋代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柴窑瓷?汝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青花?还是民国时代西风东渐时的中西合璧瓷?我在脑海里苦思冥想,像是记得当时年纪小时的应考生。 我走到一个瓷瓶前,它使我久久不肯离去。它不属于任何我所知道的瓷窑派别,它是窑匠的独创。我和它一见钟情,我正想把它揽入手中时,只听旁边一位老先生说,我要了,正在和店主讲价钱。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便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瓷瓶,我们无缘呢,我心里对它说,可是我要给你起个名,你红如朝霞,又远自千山万水外的我的故国来,我就叫你中国红吧﹗中国红,再见啦﹗ 我正要离去,只见一店员样的女人快步走过来,说,老板说了,100块,是底价了,已减了百分之八十了,不能再低了。老先生马上说,那我不要了。 我拿出我的信用卡,递给女人,女人看我一眼,说,要现款。 还好,钱包里有,我马上一手交钱,另一只手就抱起了我的中国红。女人说,等等,我帮你包包。我摇摇头,转身就走。 我捧着这来自故乡的中国红,在人流中无声的穿行,像走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石桥上,从宋元明清一路走来,又一路走下去。 (来源:美国星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