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侨华人



印度尼西亚三宝庙

2002年4月25日

    
    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三宝垄市有座三宝庙,那是华侨、华裔和当地人为纪念中国明朝杰出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而建造的。
    
    三宝庙坐落在三宝垄市西南10余公里处,背枕迭迭群山,面前绿山环绕,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椰林交翠的碧野上。庙宇富有浓厚的中国建筑风格,入口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楼檐金碧辉煌,呈扇形翘起,显得堂皇秀丽。供有郑和佛像的大殿,由四根朱红色的高大圆柱支撑,殿顶呈伞开,顶上的红琉璃瓦在阳光下特别耀眼。殿四周朱栏环绕,形成一段别致的回廊。殿内设有祭坛、铜香炉,供朝观者上香之用。
    
    庙宇庭院中建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配亭,一个高约2米的铁铸巨锚放置亭内。相传此锚为三宝太监船队的遗物,朝观者把它视为圣物,争相向它朝拜进香。
    
    三宝庙内,最富有魅力的是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三宝洞。这个洞约有100平方米,洞口矗立着一尊郑和铜像,洞底有一股清泉,终年潺潺流淌。据当地老一辈华人传说,用这股清泉洗湿衣裳,将来死后,这个人的亡灵就能返回唐山故土。
    
    到三宝唐进香者多为华人或华裔。他们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三宝太监首次抵达此地的日子,都要前来烧香。
    
    进香之日,人们往往簇拥着一匹精心制作的高头“骏马”向三宝庙走来,以示三宝太监的亡灵骑乘“骏马”前来故地重游,为民消灾降福,使人合家欢乐。“骏马”在庙宇前绕行三周,然后方进入庙内。此时,朝观者跪拜在三宝太监佛像面前,一面磕头,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不久,乐曲声四起,人们开始表演中国传统的狮舞和龙舞。
    
    中午时分,祭奠仪式开始。人们排成一条长龙,把一柱柱燃着的香轻轻插进香炉内,燃着的蜡烛把整座庙宇照得通亮。虔诚的信徒们面容肃穆,哺哺细语,祈求三宝太监大发慈悲,保佑他们万事如意,全家幸福。祷告毕,有些人在事先准备好的容器里抓把香炉灰,再装入少许三宝洞内的泉水,带回家服用,以求驱邪避灾;亦有人向庙内僧人索取写有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事迹的黄颜色书签,企望从中预见人生的福祝吉祥。
    
    据庙内僧人介绍,自此庙兴建以来,每当朝观期间.整个庙宇人山人海、比肩继踵,热闹非凡。摘自《广东侨报》
    
                   
    *新加坡天圣坛
    
    1993年4月21日获准注册成立,1994年6月7日举行新庙动工典礼的天圣坛,是新加坡供奉包公的一座著名庙宇。
    
    包公是中国宋代公正廉明的地方官吏。他的一生,崇尚法治精神,执法如山,因此获得了万民景仰、爱戴、崇拜。他的事迹,自宋以来,一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上。
    
    天圣坛向来是崇奉包公的,在过去的50余年里,逢于“包府大人千秋”,天圣坛总是由农历9月23日至26日热烈地演戏庆祝,并举行传统的“过平安桥”仪式,每年总是因此而吸引到万千的善男信女,都来焚香膜拜,以表示对包公的崇敬。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天圣坛就由后港四条石林路园一带的村民们创立起来。其后在村民们以及四方信徒们的热烈支持下,这间庙宇的香火,便越来越兴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林路园的庙宇已不敷应用,于是天圣坛遂在1956年搬到黛施花园一带,借地建庙,此后,由于场地宽敞,天圣坛除了崇奉包府大人之外,也供奉“齐天大圣、城隍爷、上帝公、关帝公、丰都大、二爷伯”众神。1964年,天圣坛再度搬迁至布莱德岭。为了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来进行有系统的慈善事业,1972年天圣坛还成立了负责慈善的组织——慈友会。

                                               (摘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