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届“海创会”上,国务院侨办
副主任李海峰和与会代表亲切交谈
为“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为侨服务是国务院侨办的工作重点之一,2001年8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侨办与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合作,在武汉召开“第二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暨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为此,国务院侨办李海峰副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情况(主题、与会代表的情况、目前的筹备工作情况)。
李海峰副主任(以下简称李):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创业的经验和体会,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制定鼓励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创业有关方针、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侨务部门关于加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举办高新技术项目洽谈。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共计400人,其中海外代表和国内代表各200人,海外代表中有100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已在国内22个城市成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另100位代表是参加“西部行”活动的海外博士。国内代表包括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侨办、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200位华侨华人是经过华侨华人专业团体和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侨务部门推荐,精心筛选后确定的。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典、葡萄牙、乌克兰等15国家。专业涉及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光机工程、计算机技术、金融、法律、医药等领域。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学成后留居当地的新一代华侨华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以上,层次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或在国外大公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或在国外自办企业;或几个人相约回国创业;或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发展事业等。
国务院侨办、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非常重本次会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记: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200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代表,其中100名代表已在国内22个城市成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另100名代表是参加“西部行”活动的海外博士。请您具体谈谈“百名海外博士西部行”活动的情况(目的;具体安排;博士们都带来了哪些项目、是否西部大开发亟需的及与西部发展紧密结合的?能否详细介绍1—2个;目前西部大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这次活动是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西部地区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反应如何;侨务部门对引进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回国创业有否整体设想?西部行今后是否定期举行、会否有东部行、全国行——此条为各家新闻单位关注,如新华社即准备专发一条,请详细谈谈)。
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侨务优势,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是侨务部门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务院侨办决定,从2000年起,在全国侨办系统广泛开展“兴国利侨—牵手西部”系列活动,为西部大开发作出侨务部门应有的贡献。其中积极引进华侨华人科技人才,以海外智力服务“大西部”,是该系列活动的重点之一。为此,我办与海外科技社团合作,组织“百名海外博士西部行”专题活动,邀请海外百名博士于8月12-16日以团组形式分赴重庆、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陕西等10个西部省(区、市),开展科技交流、项目发布及洽谈活动。期间,将有一批海外华人科技社团与西部地区有关部门签署长期开展对口科技、文化交流的协议。8月17日至21日,百名博士将集中武汉市,参加“第二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暨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
为使此次活动取得实效,国务院侨办在今年初就请相关10个省市提出了项目需求,主要包括农业、工业、特色经济、环境保护、高新技术等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实用项目。根据这些需求,海外科技社团推荐了250名专业人士,经我办严格遴选后确定其中的100名参加“西部行”活动。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8个国家,94%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涉及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医药开发、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目前,他们或在海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公司任职,或自己创办高技术企业。此次他们将携带180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高新技术项目来国内洽谈。
农业是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关系到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本次活动,我们有针对性地邀请了一批海外华侨华人农业专家。如美国某大学教授蔡博士,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专家。他曾参加1999年“百人团”海南分团的活动,在海南考察时,他鉴定出椰子象皮虫在大面积危害椰子树,省政府指定文昌椰子研究所与其合作。蔡自费购买约八百美元的试剂送给文昌椰子研究所。2000年,蔡两度为海南方面引进多种热带水果与蔬菜品种,现已大面积推广。为此,海南省政府为蔡颁发了“椰岛奖”。蔡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参观时,鉴定出一个竹子丛枝病病原对世博园所有的竹子品种资源有很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云南农业大学在烟草上也发现了一种丛枝病,但该校在研究这个新的病害时,遇到了许多麻烦,急需蔡教授的帮助。蔡这次参加云南分团,将与云南农大合作研究解决这种病害的方法。
西部有关省市政府和侨务部门对本次活动非常重视,不仅在活动经费上予以支持,而且责成侨办牵头,科技、教育、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部门组成接待组。他们精心安排交流单位和项目,行前已与海外专家反复沟通。大部分省份的主管省长将会见各分团全体成员。一些专家将被聘为省科技顾问,各地的海外交流协会将与海外科技社团签署长期的科技、文化协议。
今后,国务院侨办和各地侨办,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进行科技交流、经贸合作和回国创业,提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服务;将根据中外双方的需求不定期组织邀请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开展合作交流。
记:请您介绍一下参加这次会议的100名已在国内22个城市成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的情况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的现状(回国创业有何期待、目标和要求;对其回国创业的“后顾之忧”,国务院侨办及中国有关部门已经或即将给予哪些帮助和支持;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回国创业热潮”,请介绍1—2个您印象最深刻的事例)
李:参加本次会议的100名代表,都是在海外具有永久居留权或加入外国籍的华侨华人。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60%拥有博士学位,在22个城市成功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以及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大部企业经营良好,一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部分企业已经成功上市。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青年学子负笈西行,学有所成。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近40万,已回国工作的14万,其余尚在国外。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后留居当地,成为新一代华侨华人。他们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公司就职,或在所在国自办公司,或几个人合作回国创办企业,或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发展事业。目前,全国有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办的企业3000多家,上海一地就有1700家。在35个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内创业的新华侨华人,已经超过一万多人。
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给予极大关注。为方便他们回国创业,有关部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出台了政策,尽量为大家回国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针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反映较多的出入境问题,经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为在外留学人员和华人专业人士等来华办理长期多次签证的规定》,决定对符合一定条件、经常来华从事学术、科技交流和经商投资的在外留学人才和华人专业人士等颁发2-5年的长期多次签证。人事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公安部向全国各入境管理处发出了《关于为高科技人才、投资者等外籍人员提供入境、居留便利的通知》,教育部也就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子女在居留地入学问题发了通知。科技部专门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支持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创业,等等。上述政策的出台,及时解决了海外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的后顾之忧。
地方政府也为鼓励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相继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孵化华侨华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使回国创业人员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能够以最少的投入,最小的风险,获得较大的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成活率。二是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而使技术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三是培育了华人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这不仅为所在的开发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迅速与国际接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筹措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以多种方式协助企业进行社会融资,加快了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渐成潮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出国深造、学成后留居当地的新一代华侨华人,经过近20年的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和顽强拼搏,大多立足当地,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有较高学历,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强烈的事业心,促使他们不断寻找着创业的机会。同时,这一批专业人士大部分是在国内完成高等教育后出国的,他们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对祖(籍)国怀有真挚的感情,有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回国创业,在发展自身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中国为海外华侨华人发展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西部省区幅员辽阔,市场潜力大,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从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等五个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并在政策上采取更加优惠和灵活的办法鼓励外资参与西部开发。这为华侨华人企业界、科技界人士来华创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二是我国即将加入WTO,为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多施展自身优势的机会。华侨华人将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将在引荐外国公司与我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三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邓小平先生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中国政府提出并正在组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华侨华人来华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以高新技术投入改造传统产业的优惠政策,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
给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由旅美新华人创办UT斯达康公司的发展。该公司自1995年创立以来,先后在国内设立了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及分公司,已累计在华投资20亿元人民币。1997年,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PAS
TM(小灵通无线市话)系统,受到市场欢迎,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80多个城市,拥有近80万用户。1995年,UT斯达康公司获得硅谷风险投资公司650万美元支持。1996年至1999年先后获得软银、英特尔、三菱、松下等国际大公司的资金支持,共筹措资金1亿多美元。2000年3月,UT斯达康在美国NASDAQ上市,筹募资金2亿美元,公司市值约为30亿美元。目前,UT斯达康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门从事现代通讯前沿产品开发及生产的高科技通讯公司。公司在北京成立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拥有13家独资、合资企业和三个研发中心,1000多员工。在通讯和信息领域,UT斯达康的产品填补了几项国内空白。在1999年全国外商投资十大人均利税企业排名中名列第十名;在1999年全美发展最快的500强私营企业排名中名列第34位。
记:在为“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为侨服务的指导方针下,国务院侨办近年来开展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第一届”会议有何成果、“第二届”与“第一届”有何不同;1999年的“百名海外博士回国考察交流团”是以农业为主的,今年的“百名海外博士西部行”则兼顾了更多的行业,并涉及许多高新科技领域,是出于何种考虑;“报告暨洽谈会”以后会否定期举行、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反应如何)?
李: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交流和创业服务,是新形势下各级侨办为侨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积极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交流和创业牵线搭桥、咨询政策、协调关系、排忧解难,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主要有:
(一)积极引荐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交流和创业。如1999年,为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农业的有关精神,国务院侨办组织了以农业为主的“海外百名博士回国考察交流团”,100名海外博士分赴18个省(市、区),与512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交流,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121项,召开座谈会115场,举办专题报告136场,听众达11000多人次,并为18个省(市、区)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许多人被相关单位聘为客座教授或科技顾问。在京期间,专家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亲切会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今年,国务院侨办开展了“百名海外博士西部行”活动,主要是发挥侨务优势,以海外智力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组织100名海外博士分赴西部10个省(市、区)开展科技交流、项目洽谈。此外,国务院侨办还结合国家或地方的多项大型科技交流活动,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中国(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活动周暨科技论坛”等,邀请高层次的海外华侨华人专家与会。地方各级侨办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邀海外华侨华人学者回国交流、洽谈。如四川省侨办两年举办一次的“四川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专家恳亲暨经贸洽谈会”,湖北省侨办每年举办的“海外华侨华人高新技术发展研讨会”等,对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听取回国创业者意见,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经验的舞台。为交流总结海外华侨华人来华创业的新鲜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华创业,2000年8月,国务院侨办举办了“第一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会”。在国内19个省市创业成功的6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也反映了目前创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代表们在会议上反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李岚清副总理亲切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深受鼓舞。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热潮。第二届成果报告会将于8月中旬在武汉召开,届时将有100名创业成功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与会,交流创业经验和体会。与第一届会议不同的是,参加本次会议的除100名已经来华创业的代表外,还有参加西部行活动的海外百名博士。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将会给他们更多的启示。同时,本次会议还增加了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会议期间将举办两场项目说明会,并特设150个展位,湖北省和武汉市将组织当地200多家企业参展,并已在会前与海外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将落户湖北。类似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开展合作交流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今后将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但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更加丰富。
(三)设立创业基地,予以重点支持。我办将“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杭州高新地”和“中国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列为首批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在引荐海外专业人士,引进技术、资金和项目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以此为基地,进一步开展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创业服务工作,使为侨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更具实效。
进入新世纪,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广大华侨华人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将进入一个最好的时期。国务院侨办和各地侨办,将一如既往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为华侨华人与中国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