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可持续发展:以不自私的方式生产和生活

2005年4月25日

     
    一提到可持续发展,人们似乎感到它离现实生活有点远,至多它也不过是领导人和决策层要面临的长远问题。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公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既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也可能因为自己的认识和举动拖可持续发展的“后腿”,当然,如果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受损,在劫难逃者首当其冲还是老百姓。
    
    近几年,在行业经济领域,中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可谓尽领风骚。持续飙升的商品房价格,让投资者在股市长期“熊市”的情况下转而对房市趋之若鹜,并找到有效的“出气孔”和“发泄口”;房地产开发商们更是受益者,在中国消费领域,大概很难找到像他们那样举止高傲、盛气凌人的卖家了,不赚个钵满盆溢倒成了难事;而确有住房需求的大量普通市民,则捂着紧紧巴巴的钱包,一等再等,可惜房价却一升再升。
    
    早有研究人士警告,“如何任凭房价疯涨,我们会透支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其实何止房地产,在“可持续发展”几乎快成为社会大众口头禅的情况下,在教育、商业、工业等众多领域,我们依然眼睁睁地看到无数“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频频遗憾地发生、发展,有些个案已初现恶化迹象。有些地方领导为追求短期看得见的政绩对可持续发展口是心非,对当地经济发展拔苗助长;有的企业为单纯追求利润增长而不顾对社会、环境发展造成的种种危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任凭自己的消费欲望滋长,不可控的欲望导致过度的消费和浪费。可见,可持续发展入口容易,入心难,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遗憾发生后,不是我们简单地说声“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的。
    
    日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2005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显然是为解决大事而来的。在这个由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机构、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等协办的对话式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工业化国家自身也迫切需要采取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在实现社会价值及和谐价值的坚强理念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可行模式。
    
    发展中国家只是有机会,但不一定会如愿走上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提高各领域管理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就成为一项真正的挑战。”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陈玲珍说,正因如此,参与对话的80名人士均是政府、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学术界等领域有影响力的决策层和管理者,探讨重点之一也集中在“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主席汉克·曼斯考特(Herk Manschot)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来自亚、欧、美、非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摒弃传统“大会发言”的老套,进行新颖而直接地“对话式”交流,能使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在最深层的思想上交流并互相激发,并以此引起领导层面对可持续发展更为深切的关注,这是论坛的初衷,实际证明这种交流的效果非同寻常。
    
    作为对话重要成果之一,论坛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对各层面、各领域的领导人的要求——“CHINA(中国)准则”——同情心(Compassion)、和谐(Harmony)、正直(Integrity)、自然(Nature)、行动(Action)。
    
    世界银行集团资深项目官员阿特姆(Atem Ramsundersingh)解释说,作为各领域的领导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需要经常保持对公众社会及环境的热忱,鼓励与管理人们潜在的天赋,通过影像和多媒体来激发想像力,创造新的工业、商业等方式,不消耗能源或少消耗能源,却仍旧能够保有原来的生产获利和生活本身的“乐趣”。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来改变旧有的价值观;在新范例中找到可持续的解决办法;在真诚伙伴关系下创造对话机会;练习“自我管理”,在生活中降低欲望和需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论坛上关注的另一重要话题。与会的跨国企业和国内有影响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大都认为,如果企业单纯为追求利润快速增长而带来对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从长远看,这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不尊重。联合利华董事会成员安德(Andrevan Heemstra)接受采访时说:“因为,现在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越来越看重产品背后的东西,如企业的公众形象,产品代表的企业文化,企业所倡导的消费行为和模式是否健康等。而一个企业如果有长远眼光,企业利润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双轨并行的。”
    
    除了政府和企业,民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匹夫有责”。“中国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提出,而许多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在如此高的层面上强调它的重要性。”汉克说,中国与欧洲仍有许多领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与合作,譬如在一些清洁技术方面合作的余地很大,助学教育也是中国和欧洲可以探讨的合作领域。另外,对民众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调整“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最理想的”的固有观念,摈弃“高消费,高污染,破坏性消费,透支消费”的生活方式,因为民众认同的“理想生活方式”会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路径。
    
    还是以房地产消费为例,国内外专家也早就指出,中国一些居民“想有家就要买房子,买房就要买大房子”的观点实质是一种“破坏性透支消费”,面对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畸高的房价,理性可持续性的消费态度是“量力而行,梯级消费”,按照“租房--购二手房--购小户型--购大户型--考虑第二套住房--投资购房”的程序一步步来。
    
    这次国际论坛不只是“谈谈议题,动动嘴皮”,一些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和初步行动已进入日程:教育方面,向中国教育部管理者汇报中欧间可合作的助学项目;向政府高级官员反映探讨征收污染税的可行性;建议建立跨国企业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对全球有持续发展思维的真诚的领导人进行培训的计划;建立可持续产业的标准体系;推广可持续示范案例;对相关研究的赞助等。
    
    另据了解,今年9月,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将在上海举办一次大型学术年会,题为“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它将以绿色GDP、循环经济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可持续发展中重点、热点、难点的实际问题,对国家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或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为国家可持续战略实施提出决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它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样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专业化的概括还是不容易强化普通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情和参与积极性。2005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用“一答一问”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这一概念,我们既可把它对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审视、批判,也为各级领导决策者、企业、团体和个人在说话行事前,提供了一种衡量其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对你的重要性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每个人有足够的资源;
    
    2、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中国以正确的方式发展;
    
    3、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对后代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通过从小处着手来实现持续进步的伟大梦想;
    
    5、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
    
    6、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