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好结果都是谈出来的
2005年5月9日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这是大势所趋,无人能挡。但是,期间的贸易摩擦就在所难免。任何一项惠及大多数人的进程,难免损害到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且,这样一小部分人的民主权利,往往大到了可以阻碍该进程的程度。 在欧美纺织和服装工人们的反对浪潮中,中国纺织和服装行业遭受到的贸易摩擦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不过,摩擦毕竟只是摩擦,谁也不希望摩擦转变为冲突。毕竟,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双方的经济效果都会是利大于弊,纺织摩擦毕竟瑕不掩瑜。 贸易摩擦要如何解决?在纺织摩擦瑕不掩瑜的状况下,好的结果都是双方谈出来的。这种谈就是互相试探、讨价还价,给予对方台阶下,并且在利益分配中取得一定的均衡。 越来越成熟的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于是,像欧盟和美国一样,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五一长假的前一天,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成为中国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成为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 中国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要承担何种责任?根据“三定方案”,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不仅要代表中国进行对外国际贸易谈判,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协调国内各个方面的利益: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要牵头组织商务部内外有关单位进行经济贸易方面的重大对外谈判,拟订谈判总体方案和策略,协调意见和立场;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还要协调部内各单位负责的重大多双边经济贸易谈判中的意见和立场,统一与部外单位联系,就重要议题谈判口径的一致性提出审核意见。 有了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一职,中国政府在对外国际贸易谈判中就只有一个坚定的声音。这一点对于获得谈判的成功至关重要,用一个声音说话将令谈判对手很难有机可乘。 对于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的任命,欧盟很快就做出了反应。欧盟发言人阿尔塔法吉·塔迪奥随即表示:欧盟希望和中国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密切合作,以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贸易摩擦的解决是谈出来的,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的任命上,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需要在各个外交层面上同对手展开协商和谈判,让彼此对于摩擦的态度更为直截了当,减少一些经济利益以外的消极因素影响。五一期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忙于和欧美的伙伴兼对手们“谈成一片”。 薄熙来访法期间,会晤了法国总理拉法兰和法国负责外贸的部长级代表洛斯,还与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波特曼以及欧盟负责贸易的委员曼德尔森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中法、中欧及中美经贸问题达成许多共识。 当然,任何一项有成果的谈话都需要背后的利益支撑。薄熙来给法国带去了“中法中小企业的合作机会”。80多位中国企业家随访问团到法国,与当地企业家举办中小企业洽谈会。并且,法国也将于今年7月、9月和11月组建3个庞大代表团到中国举办博览会等活动。 “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空客380”,这是薄熙来给法国企业家算的一笔账。薄熙来希望减少法国以至欧盟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恐惧心态。 薄熙来给予波特曼的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自行限制纺织品出口的承诺,强调“中美间的经济利益是互惠的、平衡的”。对曼德尔森,薄熙来表示,中国是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中国希望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平稳增长,并为此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退税率等措施。 “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在公布的第二天就产生显著效果,欧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些政策发挥作用”。 谈判与沟通的效果是明显的,根据曼德尔森5日在巴黎的发言,欧盟表示了不会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采取“快速”限制行动。曼德尔森还排除了欧盟与中国因纺织品贸易问题而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 曼德尔森说:“欧洲和中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外交破裂或任何形式的贸易战的问题”,“双方都知道,欧中之间的长期贸易和经济关系更加重要,因此不会允许纺织品贸易问题损害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 并且,曼德尔森还承认了“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来限制纺织品出口。曼德尔森表示,欧盟委员会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急于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行动,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调查将严格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进行。 在这种情势之下,世贸组织前任总干事纳托·鲁杰罗也表示了“中欧纺织品摩擦责任不在中方”。鲁杰罗认为,目前发生在中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是民族主义者和欧洲政客们的过错。“欧洲的纺织品行业有十年的重组时间,但在过去十年里,那些民族主义者和欧洲政客们只是一味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丧失了机遇,才造成今天的被动局面”。 “扼杀贸易自由化,就是站到反对贸易全球化的一边”,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中,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贸易摩擦终究是瑕不掩瑜。谈判已经开始,谈判还将继续。只要双方还希望在贸易自由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好处,两败俱伤的局面就不可能发生。(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