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国外,报国并非无门
2005年5月12日
——比利时华人及留学生讨论如何报效祖国
“只言片语无法表述自己的心情,我只希望早日回国实现自己的抱负。”5月1日,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比利时中国留学生任铁真,在颁奖仪式上表白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一展抱负的憧憬。 任铁真在比利时那慕尔和平圣母大学攻读无机材料化学博士学位,由于在国际学术和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她于今年年初获得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自费留学生奖”)。此次获此奖项的比利时中国留学生共有3名。 据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教育处薛浣白参赞介绍,“自费留学生奖”始设于2003年,奖励对象是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自费留学生,所学专业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2003年在美、英、日、法、德等5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中试点,2004年扩展到28个国家。 薛参赞说,“自费留学生奖”是国家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而出台的举措。她说:“从过去只负担公派留学生,到现在开始奖励自费留学生,表明了中国国力的强大以及国家留学政策的成熟。”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在比华裔专家及留学生也表示,身在异国他乡,但他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崛起,他们也因此受益。比利时核研究中心的华裔专家阮达表示,报效祖国是“自然而然的事”。 针对一些留学生对于“海归”变“海待”的焦虑,比利时一些华人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那慕尔大学教授苏宝连认为,海外学子和华人对国家的贡献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比如,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牵线搭桥,促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这也是一种贡献。苏教授本人就有十多年从事研究和国际合作经历,目前是比利时一家著名的纳米技术研究所的负责人。 薛参赞也向留学生们详细解释和传达了国家的留学生政策。她说,报国不一定就是回国效力,但不论身在何处,都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一名“讲道德、有信誉和守法的中国人”。(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杨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