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企业UT斯达康正在沉没?(图)
2005年5月20日

新经济能迅速致富,也能迅速湮灭?“小灵通”托起了斯达康,是否也能将它击沉?面对公司增长乏力,转型困难,吴鹰带着海归特色的论道:“我相信,碰到事情时才能考验出你是Manor Boy。”而我们更希望UT斯达康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故事。 裁员风暴骤至 5月6日,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UT斯达康第一季度营收9.018亿美元,净利润下滑30%。同日,UT斯达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发信给全体员工,宣布裁员1400人,占全体员工数的17%,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 信中说:“我们管理层清楚地知道,曾经使公司成功的原有策略已经不能再推动公司未来同样的高增长……新兴产业的崛起使产品的生命开始变短,特别是小灵通(PAS和iPAS)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并且已经开始以远远超过我们预想的速度衰退……”,“在全球减少1400个员工,包括职务的取消和精简……增加我们采购管理和IT的外包……我本人相信这些决定在短期难以让我们接受,但在长期而言,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必要步骤……我们必须首先采取这些艰难的措施根据商业需要优化成本结构”。 在成长减速的今天,吴鹰面对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感性的情怀:“当财务负责人报告真正具体的营收下降趋势的时候,我很难过。因为下降的话就代表着我们要采取裁员措施。这个是我们最不愿意做的事,因为我们的很多员工是跟公司一起长大的,经历过了很多的风风雨雨。” 昨日辉煌 大比例裁员逆向注解了UT斯达康昨日的辉煌。UT斯达康的异军突起,当然主要是借了小灵通的东风。较早关注通信设备市场的人们一定都还清楚地记得,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信息产业部曾经数次叫停小灵通的试点,最后还是以并非明确支持的态度放行。与此同时,其他的电信设备运营商如华为,虽然也数次想介入,但在时间上让UT斯达康占了先机。UT斯达康首席财务官Michael Sophie说:“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中国95%的人口在95%的时间内都不会离开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的设备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用户的特点,他们每月只能支付5-7美元的通信服务费。而我们的产品从终端到运营的成本都很低,运营商一般只需要两到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这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 2000年至2004年,全球电信市场总量下降约5%,中国市场持平,朗讯、北电等很多老牌设备商麻烦不断。而这五年间,UT斯达康却维持了年均60%的复合高增长,运营利润率平均10%左右。同时,纳斯达克的上市,更给公司罩上了“美国上市、中国经营”、“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在今天看来感情莫名的光环。 另一方面,吴鹰也为这家公司注入了更多的个性色彩,这家公司被认为是海归在中国实现梦想的最成功案例之一。创始人吴鹰拥有在中国长大、出国留学而后创业、再归国发展的经历,这使他把一种在国外落伍的技术,和中国电信市场的特殊之处结合了起来。这种结合,改变了中国电信市场,也造就了UT斯达康昨日的辉煌。 今日困境 在2004年公司走向顶峰之后,小灵通的市场覆盖走向饱和。2004年小灵通新增用户3250万,据估计后三年将新增约1000万、700万和300万,2007年基本停滞,总量稳定在9050万左右。而随着用户增量减少,运营商的设备投资会急剧收缩,预计2005年投资只占2004年1/3强,连续三年为104亿、37亿和18亿。这对于UT斯达康目前200亿的摊子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事实上,在今年春节前后,有关UT斯达康在全球裁员的传闻就沸沸扬扬。原因是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在2005年资本开支规划中,减少了对小灵通的投资,UT斯达康2005年新订单大幅缩水。统计显示,2004年小灵通网络设备装机容量估计是2900万,而2005年将下滑到只有1000万左右,下滑了近2/3。而且同时至少已经有近10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对UT斯达康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它们都指责UT斯达康发布虚假的误导性信息,从而导致公司的市值被人为抬高,认为UT斯达康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 对此,UT斯达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曾矢口否认。`他强调,在全球电信市场略有5%下降和中国电信市场持平的大环境下,UT斯达康2004年净销售额比2003年仍然增长了38%。他指出,2005年UT斯达康的海外目标为40亿美元。其中美国将有10亿收入,日本7亿,而小灵通在其中总的贡献大概是10亿。(来源/电脑报,作者/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