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青与他的“芭克·闪冰”
2005年2月3日
“芭克·闪冰从不将自己定义为意大利冰淇淋的代言人,而是定义为意大利文化的传播者。”加拿大学成归来的乐青这样阐述自己第一间冰淇淋店的经营理念。 临回国前,正在为日后做什么而苦苦思索的乐青去了一趟意大利,结果一幅幅富有意大利风情的场景把他吸引住了:“在意大利街道旁,你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人拿着勺子往各式纸杯里装他们喜爱的冰淇淋,在店前坐下,慢慢品味。” 乐青也忍不住去尝了一下,结果,他喜欢上了这些新鲜柔滑、与国内同类产品的口味完全不同的意式冰淇淋。他的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这就是市场机会! 重金打造品牌 回到国内,乐青对冰淇淋市场做了详细的调研,他发现:目前国内冰淇淋仍以低档为主,多数是以数吨计地批量生产,然后以添加防腐剂和低温措施保持味道。这样的冰淇淋往往都是硬绷绷的,产品的定位主要是解渴消暑。在高端市场中,最突出的是外来品牌哈根达斯,一个单球冰淇淋卖到25元,算是冰淇淋中的“贵族”。 乐青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冰淇淋的中高端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最终,乐青选中了一家名为Sparkle Gelato的意大利冰淇淋品牌店,其主打产品是水果冰淇淋和豆冰,在定价上,比哈根达斯便宜5元。乐青成了将纯正的意大利冰淇淋引入广州市场的先行者,他的志向不仅仅是卖冰淇淋,还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以意大利冰淇淋为载体的文化休闲品牌。 为此,乐青从制作LOGO开始就颇费心思。最后,他将Sparkle Gelato译成了“芭克·闪冰”,芭克是Sparkle的译音,Gelato是意大利语中“冰淇淋”的意思,因为意大利冰淇淋以口味多样,色彩斑斓著称,通常放在明亮的展示柜里,仿佛是多彩的宝石闪闪发亮,所以乐青让Sparkle保持了“冰”的含义,并极具创意地将意大利冰淇淋命名为“闪冰”。“早在1565年,一位意大利人Bernardo Buontalenti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闪冰,此后,闪冰一直为意大利王室专享。直到17世纪末,才进入意大利上流社会,广受欢迎。19世纪中叶,闪冰开始为众多意大利人和欧美人所品尝。” 2004年1月22日,芭克·闪冰店于在广州天河城广场开始营业,乐青开始了他的闪冰之旅。店一开张,就处处是投入。 因为芭克·闪冰在意大利是采用新鲜水果和天然原料制造的,为保证意式风味,他们的原料和设备都来自意大利,单是进口关税就已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乐青认为这些投入很有必要。比如冰淇淋展示柜,因为闪冰对展示柜的温度以及玻璃的通透性都有严格的要求,进口展示机又花去不少钱。此外,乐青请的主理调制的师傅是意大利三大著名的冰淇淋大师之一,支付的技术转让费和薪酬都不菲。 意大利冰淇淋店是可以提供试吃服务的,可以看到,在芭克·闪冰展示柜前,也有许多顾客正在试吃,有的一下子就试了七八款,“那些片状塑料勺子都是一次性的,”乐青坦承,“这会增加销售成本,但我们还是坚持了这个特色。” 为营造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风情,乐青正计划把新店装修成“意大利街道”。 所有这些费用加起来,前期投入已高达几百万。对于投入以及收益的问题,学MBA出身的乐青有自己的打算:自己想做的是一个长期性的东西,对短期的收益不能计较太多。经营收入除去保证运营的那一部分外,都投入到品牌建设。为了保证后续的资金投入,他打算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吸收想到中国投资但又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外资。 应对竞争拓展市场 能瞅准市场商机的不止乐青一人。 在中国的冰淇淋消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正在进入,除哈根达斯外,美国口味的丹迪当,韩国口味的CKC等也纷纷落户广州。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调查表明,冰淇淋品牌的市场认知率,与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较早进入市场的品牌,市场认知率较高,如老字号的明治、雀巢、五羊等品牌。所以较迟进入的品牌,想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乐青已完成了其短期目标的第一步,“将意大利冰淇淋介绍给了中国市场,初步建立了闪冰健康、休闲的品牌形象,下一步的战略是在一年内至少在广州开设两家闪冰直营店,随后在大珠三角地区发展连锁加盟店,争取三年内进入北京及上海市场。” 目前,乐青正致力于特许经营的法律准备、制度准备及管理准备。传统意义上的特许经营,分店在管理上很难控制,乐青的算盘是,发展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即保证对方有钱赚,但管理权要收归自己手中。他想亲手完成芭克·闪冰品牌在中国的打造。 在天河城的一隅,尽管已进入寒冬时节,但在芭克·闪冰的柜台前,依然不时有顾客光临。店内负责人介绍,去年冬天的营业额比夏天还高,“因为冬天人们普遍感觉口腔干燥,低脂冰淇淋能起到滋润作用。”这反映的正是“吃冰淇淋不是为了消暑解渴,而是时尚、品味”的市场新趋势。(来源/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