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在盗版的夹缝中耕耘原创音乐
2005年3月4日
吴越是早期的海归之一。他1980年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Schulich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后在加拿大政府部门任职。 1993年,吴越加入世界最大奢侈品公司法国LVMH集团,出任该集团旗下Christian Dior(CD)香水化妆品公司的首任中国总经理。2000年初,吴越加盟索尼音乐国际集团(Sony Music),任职亚洲区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2001年参与创建新索音乐公司并出任总裁;完成了从CD化妆品到CD唱片的转变。 这一转变,还让从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公司转身音乐行业,让占据了90%的中国音乐市场,盗版唱片,光明正大地摆在了一些音像店的大堂。音像产品如此价廉、物丰,正版行业又如何面对现实来抗争以求得生存呢? 在此之前,吴越领略北京秀水街和上海襄阳路上真假难辨的LV和CD的仿制品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盗版心理准备。但当他真正介入音乐行业,吴越发现,这心理准备还远远不够。 三年九张原创 “严重盗版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市场上的原创内容贫瘠、海外音乐横行。”吴越说。 美国音乐有乡村、摇滚、蓝调、说唱、爵士等数十种类型,歌星更是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吴越说,“中国的方言口味、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方曲戏等都非常丰富。我们完全可能并应该让中国像美国的音乐行业一样,走出多元化的道路。” 然而正是因为盗版的低价打压造成整个市场的病态定价,导致了中国音乐行业投入无回报,无经营利润空间。为此,新索音乐在过去的三年里只做了9张原创专辑,更多地不得不依赖引进海外版创造收益。而这种引进版的发行利润并非足以激励本地的原创音乐投入。 “去年的刀郎、前年的沙宝亮、2002年的杨坤,中国的所谓新人歌手走红几乎个个超过了30岁。和海外音乐行业十几、二十岁成名走红相比,这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因为行业极度低值、无收入而缺乏造就、培育本地明星的商业土壤!”吴越说。 “因为内地原创音乐行业没有可持续性投入,我们常常听见签约歌手指责唱片公司,不理解他们所感受的唇亡齿寒之怨,但寒齿又何以怪亡唇?即使歌手红了、个人获得商业成功和满足,背后耕耘的唱片公司也未必得益而生存发展。” 内地的原创内容的缺质缺量导致了大众音乐市场的供不应求;加上传统和新兴媒体都对海外音乐内容相对广泛的开放,这就使内地消费者对海外音乐内容,尤其是来自中国港台地区的华语音乐内容饥不择食。 艰辛的唱片公司 与此同时,内地音像发行完全因为受到盗版产品价格约束,普遍低价;这些海外音乐内容在内地市场上就自然形成了被动性的“倾销”。 吴越说,“面临这种低价‘倾销’,内地原创音乐作品的产品售价甚至普遍要低于引进版的30%以上,基本与盗版同价,这对本地音乐行业的原创内容怎能不是严重的危害和遏制?” 即使是本地原创音乐中最成功、最畅销的专辑,唱片销售收入也仅仅勉强抵消了唱片的制作费用和宣传成本,基本无法再给唱片公司带来利润。 投入都期望带来利润,如果最畅销的唱片都无法给制作方带来利润的话,怎能吸引投资?没有投入又怎能避免原创内容的匮乏?吴越笑言,“这么简单的商业逻辑,不得不用在内地的音乐行业。” 自从新索开始运营近三年以来,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绩:复制工厂在两年半内扩建两次,并且已经进入赢利阶段;实行全透明的严格财务管理,由海外的版权主和中国的出版社共同坐阵董事会;提高内地唱片的销售价格,为行业的再投入创造可能性。 但是,“中国的音乐市场还只占世界市场价值的1%份额都不到,”吴越说,“新索这三年取得的成绩犹如沧海一粟,仅仅才走了一段打基础、摸索营运模式的道路。我们大刀阔斧的运作还没有开始。只有中国的音乐行业联手共进,依靠政府的扶持,才有可能让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程悠悠) 人物简介: 吴越,出生在上海,1980年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Schulich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就职,参与1984年中国江苏和加拿大安大略两省正式建立“姐妹省”关系的工作。1985年,吴越开始在加拿大最大的食品企业集团“枫叶食品”(Maple Leaf Foods)任职,参与负责国际业务开发。 1993年,吴越加盟法国LVMH集团,出任该集团旗下Christian Dior(CD)香水化妆品公司的首任中国总经理,为CD产品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品牌直接管理的零售平台。 2000年初,吴越受聘加入了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索尼音乐国际集团(Sony Music),任职亚洲区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并出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被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作音像企业“新索音乐公司”的总裁职务,负责创建这一企业。 自2002年初新索公司正式营运以来,吴越致力改变内地音像发行分销业的现状,完善中国文化发展所必需的产业链,注重行业销售平台基础建设,提倡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自从2002年以来,新索音乐总共在内地市场发行了近360张唱片。2002年,该公司发行的F4“流星雨”专辑达到白金销量;同年帮助内地演员陆毅转型推出其首张专辑。2003年,新索音乐引进海外华语新人阿杜,使其在中国内地市场获得大于其他任何市场的商业成功。2003-2004年,新索音乐又分别发行了周杰伦的新专辑,创造了周杰伦在内地市场价值的更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