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朱敏:从插队青年到硅谷英雄

2005年5月12日

    
    从朱敏的长相上可以找出他曾经在农村下放了7年的痕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特别深,随着他的笑声而挤到了一块,带着那么一点沧桑。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可以从他的眼睛看到他的睿智和坚毅。
    
    硅谷,一个奇迹缔造之地,一个浮华喧嚣之地。
    
    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刚刚兴起,朱敏敏锐地察觉到在网络上进行人与人之间即时的互动交流潜力非常巨大,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创办了美国WebEx公司。WebEx公司致力于研究基于Web的实时交互多媒体通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客户范围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著名的跨国公司,被IT分析家称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
    
    三月初一个中午的11点,在朱敏杭州的办公室里等他开完会采访,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了一阵爽朗的大笑声,在这个安静的办公地方有点突兀。旁边的副总笑着说:老板回来了,这是他特有的笑声。
    
    一回头,朱敏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看到我们,伸出手,简单的两个字:“朱敏”。
    
    7年的知青生涯
    
    1967年,青春年少的朱敏在老家宁波读高二,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学,这对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朱敏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他的人生轨迹由他自己安排的很有条理,但是,文革爆发了,和其他数以百万的年轻人一样,中国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将他从城市送到了边远的乡村“接受教育、扎根农村”。
    
    “我读书的时候是个英雄,在学校读书好就可以做英雄,到了农村,我也想做英雄,但那里的定义是能挑担、能干农活。”或许每个男人的心理都会有英雄情节。个头1米8的朱敏有的是力气,但刚开始时农村的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做,用他的话来说是技术活,对如今这个网迅公司技术领袖来说,可能远比现在从事的工作要难得多。
    
    “耙地是用犁,前面由一头牛牵着,但后面要有人扶着站在犁上,一般是小孩子站在那里,但我偶尔也要摊上。”事隔30多年,朱敏还能清晰地在纸上画出那张犁的图案,半路出家当农民的他经常是牛一拉,就在田里摔得满身是泥。就是这样他也只能每天拿6个工分,相当于一个月可以领到30元钱,而别的农民都可以拿到10个工分。
    
    在当时那个保守又排外的乡下农村,他曾住草房、被人歧视。夏天双抢的时候更是凌晨3点就得起来,晚上8点才能回来做饭洗衣……
    
    这样的日子看来遥遥无期,当一辈子农民?!朱敏怕了,站在田边看着远方蔚蓝的天空,心里想:有一天我就算做个幼师也好啊!
    
    终于,1976年,朱敏回城了,在宁波一家建筑工地当工人,期间还借了400元钱自己动手盖了间房子,变成了有产阶级。现在已经拥有豪华别墅的他笑称自己刚开始是做房地产的。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就考入了浙江大学拖拉机机械制造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冰箱厂,成为一名技术人员;随后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1984年,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公派留学斯坦福大学的机会。
    
    不懂电脑的高材生
    
    朱敏是幸运的,留学期间,他一个月有360美元的补助,这在1984年的中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到了学校才发现一个月的住宿费是355美元!不久,太太跟孩子就会一起过来,没有钱怎么办?他的性格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乐观和坚韧,善于给自己出点子。他决定搬出去住,边打工边学习,他这举动惹得同学非常不解,认为他不好好学习。朱敏回答:我要是可以两全其美,有何不可。
    
    几经周折,朱敏在外面找了个替人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房子,作为报酬他免费提供一套给朱敏住,房子虽然简陋,但对于从草房子里出来的朱敏来说已经是天堂了。1985年,他的太太和孩子也来到了硅谷。
    
    斯坦福的学习生活让朱敏大开眼界,他所有的才华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电脑课程,而在这里找工作读书懂电脑是必须的,这对已30多岁、背负沉重家庭负担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那年夏天我在学校教室走廊看到一则IBM急聘高级电脑工程师的消息,我很感兴趣,那是我梦想中的工作,但我对电脑一窍不通。”朱敏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面部表情特别丰富,在说这些话时谁也看不出这个衣着普通,脸色黝黑的人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网迅创始人之一,身价1亿美金。
    
    看到机会从自己的手中溜走,朱敏于心不甘,每天从那张告示前走过,他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3个月过去了,他发现告示还是原封不动,为什么自己不试试呢,可以边学边做啊!
    
    朱敏就去找负责这个项目的教授,哪知道,门一打开,教授看到他眉开眼笑:“就等你一个人了,这个项目由你来负责。”原来朱敏在留学生里也是小有名气的,这可能就是他认为的英雄,他到斯坦福的第一年就把所有的博士课程全部学完了,平均成绩在A以上,一半是A+,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高材生不懂电脑。就这样,他开始了IBM电脑的课题研究,为了不耽误项目,他开始恶补电脑基础。
    
    “我不敢问别人,怕露馅,好在我儿子是读电脑专业的,晚上我就回家问他。”说到儿子,朱敏充满了自豪,他儿子在老家宁波被称为神童,14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少儿班,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20岁从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就这样他在儿子的帮助下,终于把IBM的研究课题解决了。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应该说朱敏的运气也特别好,因为斯坦福,因为功课好,他得到了IBM的研究课题,因为IBM,别的公司都把他视为专家,如此的良性循环使他进入了许多陌生的领域。这一切为他日后在IT领域的创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虽说很多成功的IT精英都是中途辍学去创业而获成功,但事实证明,那时的朱敏留在学校苦练内功、开拓资源,为他日后在IT领域大展拳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读完了博士课程为什么没有去拿博士学位?”我问他。
    
    “我不喜欢繁琐的流程,另外时间不等人。”豪气的朱敏回答,的确,商场如战场,成功的企业家一旦意识到时机已到,就会即刻付诸行动,时不我待!
    
    创业是“最高贵的事情”
    
    1991年,朱敏和朋友创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Future Labs,开始进行网络技术研发。当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美国,创业被认为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最高贵的事情”,朱敏要做硅谷的英雄。
    
    第一次创业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公司Quarterdeck以1200万美元买走了他们的Future Labs。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他分到了硅谷300万美元,成功挖到第一桶金!
    
    从农村的每个月30元到现在跻身于百万富翁行列。朱敏觉的自己应该有更大的潜力做到更好,1996年,他认识了印度人苏布拉·埃亚(Subrah Iyar)。苏布拉·埃亚对朱敏提出的从客户端为出发点而设计出具互动功能的视迅软件感到十分好奇,认为想出这个创意的人一定是一位“奇人”,他们一见如故,经过多次沟通,决定合作,于是就将原来Future Labs的技术重新买回,做为新公司Web Ex的基础,朱敏出任WebEx的掌门人。
    
    在工作上,朱敏素有“拼命三郎“之称。到了美国那么多年,朱敏从来就没有休过假,偶尔有美国朋友叫他去打高尔夫球,他直率地说:我从来没有打过。面对他们的疑问,朱敏是这么解释的:我在国内整整休过长达7年的假(农村下乡7年),一辈子的假都休完了,现在该是我发力的时候了!自此,秉持着“将复杂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变为简单的网络互动”的理念,一颗网络通讯业的新星横空出世,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也将由复杂到简单发生巨大的变化。以至于WebEx的技术被IT分析家称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的技术。
    
    2000年,WebEx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朱敏拥有其10%的股权。目前,WebEx的职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为现在的1500多员工,有800个在中国。
    
    2002年列入世界软件100强,并与上海浦东软件园区成立策略联盟,有志成为上海第一大软件外包企业;同时,也与多所高等学府进行合作,结成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
    
    2003年初Forbes在公布的全球发展最快的25家高科技公司中把Web Ex列为其一。
    
    2004年度,Web Ex公司通过中国、印度、美国等多国科技精英多年来的艰苦研发出技术一流的网络通讯平台产品,在以67%的占有率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成为行业带头人,自此实现了WebEx奠定了其在全球Web-conference市场无可争辩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截止2004年以67%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并正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继续大大领先竞争对手。而朱敏,这位Web Ex的当家人,其个人发展也达到空前成功——
    
    美国华源科技协会主席;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委员(由20名美国教育界及工业界杰出人士组成,包括三名诺贝尔奖得主,高通公司CEO,苹果公司CTO,太阳公司CTO等);
    
    美国加州政府科技顾问及硅谷首府圣何塞(San Jose)市政府科技顾问。
    
    一道道光环,无不显示着这位高新科技领域带头人的风采。
    
    为祖国做点事
    
    随着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朱敏不得不成为“空中飞人”,频繁穿行于中国、美国之间。朱敏将全新的网络人际交流理念传播到中国,创办了网迅(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并在杭州、合肥、苏州、上海等地成立了分公司。虽然目前来讲,中国还没有成为网迅公司的主要市场之一,但是对网迅的许多美国客户以及其它入驻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讲,网迅的网络产品依然是他们日常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面对飞速发展的虚拟网上世界,朱敏认为:在未来,网络一定是多媒体交流的天下。朱敏的理想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搭建起一个人际互动交流的大网,把全世界的人们联系起来,扫除一切交流的障碍。目前这个大网正在筹建中,让我们期待他的这一理想早日实现。届时,Web Ex将成为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即时的远程人际互动交流的服务网,把精彩的世界拉近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朱敏到现在拿的都是中国护照,不为别的,就是想为祖国争口气。
    
    “15年前,我跟同事去新加坡谈公事,在机场因为我是中国人而被扣在那里一个小时,而同行的手下美国同事迅速就过了关,我特别感到耻辱!”一直神采飞扬的朱敏脸色黯淡了下来,没有什么比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被歧视更难过的了。回去后,同事劝他换美国护照,朱敏一口拒绝,他深爱着这片抚养他长大的土地。
    
    全球化的市场蕴含无数商机,去年,朱敏来到新加坡出席“科技风险论坛”,与以新加坡为基地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了联系,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同样是中国护照,反应却是大不一样,用他的话来说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功,更是背后的国家强大了。
    
    生命不息,拼搏不止。面对经济起飞的中国,面对中国蕴藏的巨大机会,朱敏创业的脚步丝毫不敢停留。他在过去一年中,考察了很多高科技企业,投资了多家在领域中的领头羊企业。他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与他交流过的企业家,无不被他充满活力的创业激情所感染。(来源/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