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保税区彰显化工物流优势
2005年4月13日
华声报讯:据中国化工报报道,海关统计显示,张家港保税区2004年实现进出区货运量471万吨,货值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和69%。其中化工品的进出区货运量已占总量的60%以上,化工品税收量占80%以上。作为全国惟一以化工物流为主要特色的张家港保税区,其化工物流优势进一步显现。 产业集聚奠定物流社会化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内注册的化工企业已达600多家,包括陶氏、雪佛龙菲利浦斯、杜邦、优尼科等1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化工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日益强大,促使区内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加速膨胀。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流通越来越重视。在张家港保税区落户的化工企业中,国际、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企业自身在物流方面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比较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也促成了整个园区化工物流层次的提升。据了解,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目前在张家港保税区化工区域投资的项目已达4亿美元,今后还将扩大到6亿美元。该公司的原材料进口、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销售均由物流企业提供。张家港保税区内化工企业本身的物流社会化,推动了园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专业性的化工物流产业不断发展。 配套设施成为物流重要平台 张家港保税区临江而建,保税区和化工园共拥有长江岸线5.5千米,建有万吨级码头9座,其中万吨级化工码头4座,年吞吐能力超1000万吨。拥有大小化工储罐200多个,仓储容量近50万立方米,年可存放、转拨化工品300多万吨,加上在建和规划的项目,储罐容量将达到200万立方米。良好的码头优势和巨大的化工储罐容量,加快了物流速度,降低了企业成本,进一步促进了化工原料、产品的分拨与集散。 此外,张家港保税区与国际商港张家港港紧密相邻,这也是促进保税区化工物流提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区港一体的优势和丰富的口岸资源,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4年8月16日,张家港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并于今年1月28日正式封关运作。张家港港作为保税区货物流通的节点,与保税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一方面为保税区化工企业货物的流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众多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园区化工物流的发展。 快捷通关是加速器 张家港保税区化工物流主要以液体散化为主,原来的海关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效率不高,限制了物流的快捷畅通。为适应化工品物流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张家港保税区海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液体散化计算机联网监管系统。该系统由企业信息、实时监控、对比报警、统计分析及视频监控等多个模块组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它的运行大大提升了海关对液体散化的监管效率。目前,液体散化系统已在长江国际、兵吉燕化工、力凯化工3家区内仓储企业投入使用。 另外,张家港保税区海关以诚信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主线,实施便捷通关。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一系列数据的收集、整理、互相印证,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对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通关便利。他们在南京关区率先试行前置式审价,即以企业诚信为前提,以事后核查为手段,在货物签约后、进口前,对部分企业、部分商品试行便捷审价,为合法进口纳税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该模式已确定中化物产等6家企业作为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