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促进工业链向生态链转变
2005年4月19日
华声报讯:据苏州新闻网消息,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不仅把污染企业拒之门外,而且要求必须是该区产业链从“工业链”到“生态链”转变中的“补链”企业才能进驻。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共引进符合条件的企业24家,注册资本2.4亿元。 在生态工业园里,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就像地球生态系统一样,实现动态平衡,不仅使每一项资源用尽用足;而且能实现尽可能趋于零排放的目标。为实现这种理想状态,靠企业单干是不行的,高新区政府就根据现有的产业布局特点,进一步整合现有产业,全力把“工业链”发展成为“生态链”。在这条链条上,总是有一些断头,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补链”。 据了解,高新区将在6年内投资100亿元,完成四大类别的“补链”,以完善生态工业系统结构和功能,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一是产品代谢“补链”。如高新区引进精密电子原器件、电子封装和半导体元晶企业,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企业,构建了五条生态工业链;二是废物代谢“补链”。针对电子类企业含重金属废弃物较多的特点,高新区引进的日本同和矿业公司有效地解决了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问题;三是产业配套“补链”。如由精密机械加工业的横向配套延伸到汽车配件生产等,增强了主导产业抗风险能力;四是集约利用“补链”。此次引进的易安泰苏州电加工有限公司、苏州艾科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岛津仪器有限公司、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都是这样的“补链”企业。 高新区抬高选资门槛后,不仅没有影响招商,相反因其环保、生态特色吸引了更多上档次的企业,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成为清洁生产和绿色设计、采购长期互动的伙伴。同时清洁生产也已成为企业自觉追求的目标,目前在区内开工投产的企业中,已有148家通过和正在进行ISO14000认证,有50多家工业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2家企业申报了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的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