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经济开发区构建投资者乐园
2005年5月9日
中国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构建投资者的乐园土创业者的家园。 该开发区2000年7月成立,规划控制面积18.37平方公里。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到2004年底基本完成“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了"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们已完成主、次、支干道路总长60公里,供水管线23.8公里,排水管线21.72公里,天然气管线151公里,电力线路332公里,电信管线53.7公里,有线电视管线12公里;主、次干道照明工程162公里;绿、化总面积5200亩。引进项目111个,投产项目42个,在建项目28个,待建项目41个;峰值人口1.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620多人,小区居民2000多人,在校师生5480多人,流动人口2100多人)进区企事业单位51个。 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康博花园、金地花园两个居民小区的相继建成、公交车辆的全线运营、巴音职业技术学院、巴州师范学校的正式搬迁进驻并招生办学、晨帆中医院的开业经营以及有线电视的开通等,改善了开发区的生活环境,为投资商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居住、出行、教育、医疗、娱乐等生活环境。 通过破除“管委会人员就是公务员、管委会的职能就是管理”的传统理念,实行全员聘用制、新增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层领导干部的竞争上岗制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制等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意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客商服务中心,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全程免费代办,并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制。对意向项目,盯住不放,促使意向变合同;对签约项目,抓资金到位,加速合同履行;对在建项目,抓协调,抓进度,促其尽快投产;对投产项目,抓资扩股,促其规模扩张;服务内容、质量、办结时限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零投诉制等一系列服务运行制度和机制的变革,创新了服务体制,增强了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客商意识和忧患意识;组建经济发展局下设的招商局,成立专业的招商队伍,按区域、定项目、派专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设立了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和绩效考核奖励基金,实行了招商项目目标任务分解制、招商项目目标考核管理制和绩效考核奖励工资制,创新了工作效益分配机制,增强了干部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开发区的投资服务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服务"高地"逐步形成。 该开发区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和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激战顺利。 ——依托优势,突出重点,根据巴州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定位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招商重点,通过建立开发区网站和发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各种途径,发布招商信息5000余条,重点推介了一批招商项目,部分信息,如乳制品、纸制品深加工和葡萄酒酿造等项目,已进入与客商的接洽阶段。 ——借力扬帆,办好会展。2004年,先后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了“西洽会”、“乌洽会”、“厦投会”及自治州“华凌展销会”等各类会展,借办扬帆,扩大招商。在各种会展中,签订投资议项7个,共3.47亿元,其中胜利石油钻井公司技资3000万元的钻具制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在参加乌洽会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优秀洽谈奖和优秀布展。 ——主动出击,变淡为旺。利用客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上门服务回访,以诚招商,以情感商。2004年春节期间,与客商签订投资协议1亿多元。 ——扶弱促强,以企招商。通过上门服务、调查研究等方式,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为他们搭建各种信息服务和招商引资平台,促进企业在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联合或“嫁接”,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促进了金丰利、世光仓储、富纶股份、斯伦贝谢等公司二期投资工程的建设,并促进了斯伦贝谢公司西部基地在开发区的设立及富纶股份公司与新疆投资公司和上海纺织企业的强强联合。 2004年,开发区引进项目28个,协议投资额8.53亿元,落实到位资金4.85亿元。历年累计审核批准进区项目111个,协议投资额达32.53亿元。 此外,2004年,通过帮助和扶持优势企业争创名牌、中小企业加强技改、扩大规模、做强做大等方式,实现了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42家投产企业年内实现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263%;实现工业产值328亿元,同比增长126.8%;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26.9%;实现财政收入2500万元,同比增长125%。 开发区逐步形成了以斯伦贝谢、香梨股份、金鹿药业、富纶股份、中兴石油机械、瑞卡罗生物科技、世光仓储、天康饲料等为代表的油田技术服务、机械制造、化工轻纺和农、林、牧各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围绕石油技术类企业20家,为开发区企业总数的489毛,创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为43%。(来源/新疆兵团新闻网,作者/杨东、宋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