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苏州工业园区布局现代经济版图

2005年5月20日

    
    苏州工业园区去年刚刚度过了它的10周岁生日。10年回首,中国新加坡双方在这块热土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建设者们用非凡的智慧与气度以世界眼光布局着现代城市的经济版图。而今,这片繁花绿树掩映下的园区新城,已被视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其快速和谐发展的背后,有中新政府高层领导的倾力支持,有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高瞻远瞩的科学规划和对外方经验的摄取,也有实力雄厚的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精耕细作,同样也离不开资本平台的建立给园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营造花园城市 拉动地方经济
    
    从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心的国际大厦顶层眺望四周,金鸡湖在5月的阳光下水波浩淼,气象万千;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坐落在片片绿地之间;海关、国际实验学校、邻里中心掩映在绿树花丛中。从1994年起,中国与新加坡共同投资进行区域开发,使这块原先水塘片片、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演变成了一个汇聚国际资本的投资热土和普通百姓居住的乐园,同时也带动苏州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合作的成功范例。”这是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对苏州工业园区做出的评价。国家商务部去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的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周年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10周年经验交流会上也赞誉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整体水平最高”。毫无疑问,“苏州工业园区模式”成了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典范之作。
    
    园区成立10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3%。2004年园区经济继续在高平台上快速增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同比增长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2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数据提示我们,园区的建设者为了园区的经济腾飞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对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言,更加令人瞩目的当属国际资本在园区内的集聚效应。截至今年4月底,园区累计吸引合同外资2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3亿美元;注册内资567亿元,其中私营注册资本171亿元,初步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投资项目明显较多,所占比例达到49%,这在国内开发区中实属罕见。从投资规模看,到这里投资的跨国公司多,大项目多,目前有5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了70个项目,其中投资额上亿美元项目有55个,上10亿美元项目有6个。区内工业项目平均投资额达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超过14.8亿美元,这些指标在国内开发区中长期高居第一的位置。
    
    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资本的积聚、规模的放大,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苏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园区综合竞争力跻身于国内开发区的前列。去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占苏州市的15%、13%和27%,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拉动苏市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拉动进出口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园区的城市化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古城区人口、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压力,苏州不仅仅是地域变大了,园区新城也已经成为苏州城市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企业测位》杂志(Corporate Location)连续两次将苏州工业园区评为“亚洲十佳工业园区”。
    
    有人将园区建设11年的成功经验归结于:结合了中国国情,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等不同层面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如此评断园区的腾飞显得审慎而理性。
    
    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之初,就聘请了中新双方专家组共同编制具有前瞻性的园区总体发展的详细规划,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并设定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这在当时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太过昂贵的投入,当时就有人怀疑是否值得。但总体规划在完全意义上的逐步兑现,创造出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也有效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这使所有人都看到了规划运作的必要性。
    
    在规划先行的同时,园区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镇以及国际上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高标准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先进水准的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了园区的招商竞争力。园区在首期开发区内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同时,为适应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投资兴建了园区信息基础网络工程,确保通讯做到每户两线,并可提供ADSL、ISDN、DDN等数字专线服务;园区在供电方面采用双回路电力网络、全电缆系统和先进的电力管理,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园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防震、防汛、防台风等指标均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在燃气、供热、污水处理等的建设方面,园区也均采用了高标准;此外,园区对区内所有客商实行公用事业管理承诺制,即由于区内公用设施运行不良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园区负责赔偿,这在国内各个开发区中尚属首创。
    
    除此之外,园区的成功还得益于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园区被授予许多具有唯一性的特殊政策,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政策优势。其中包括: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由园区自行审批,其中限额以上项目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享有公务出境任务审批、颁发公务护照、向外国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及签发境外人员入境签证通知函电等管理权限;拥有具备“企业负担小、个人留成多、保障待遇稳定、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等优点的区域性公积金制度;园区拥有独立的海关、高效的绿色通道、具有内陆口岸功能的进出口货物分流中心,并经国务院批准还可在区内设立现代物流园、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或中外合作经营的国际物流公司,上海机场监管仓库可直接延伸至园区,使区内企业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
    
    如今,园区不仅已成为海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天堂,也成为有口皆碑的适宜人们居住的人间天堂。从生活质量讲,区内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认证,园区还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示范区。
    
    11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根据“以人为本”理念,在环金鸡湖岸线地区做足绿化、亮化、美化文章。环湖现代大道、中央公园、湖滨大道、城市广场、香樟园等一大批开放式景观工程相继展露芳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玲珑湾、望湖角等50余项重点工程正在精心打造,环金鸡湖地区已成为国内外设计名家展露才华的精品荟萃之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形态各具的艺术佳作足以让人留连忘返,不愿离去。
    
    提升竞争优势 构建公司品牌
    
    每当谈及苏州工业园区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谈及园区今日的辉煌,都不能不提及园区的建设者——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地产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最大的直属国有企业,公司2000年组建至今主要承担园区二、三区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的开发建设,在园区范围通过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基础设施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二、三区53.16平方公里范围内分阶段实施的道路、供水、供电、燃气、供热、排水、排污、电信、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九通一平”工程,达到与首期开发区基本相同的高级别的基础设施标准,为园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充足的工业、科技、商业和居住地块,从而为园区今后全面发展和繁荣提供基础和空间。整个基础设施项目于2001年正式启动,总体设想在四年内完成二、三区除土地平整外的整体基础设施的骨架网,并根据招商需求进行相应地块的土地平整、区间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地块的出让及转让,为以后整个二、三区的招商引资、土地转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以自有资金周转使用为主的滚动开发能力。该项目建设期为4年,总投资1095393.6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425393.6万元,对外融资670000万元,其中包括了公司已发和这次即将发行的企业债券。
    
    2003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首度亮相,公司面向社会公开发行了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03苏园建债”,期限10年,票面年利率4.30%,募集资金用于园区二、三区基础设施建设。该期债券发行至今,地产公司严格履行发行承诺,按时、足额支付所有债权人的利息,该期债券所募集的资金也严格依照发行章程的规定,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此次债券的发行,投资者对于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这样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截至2004年12月,园区二、三区内已完成道路及桥梁总长129.3公里,与道路同时敷设的各种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供电、电讯等管网也全部完工;治理河道72.8公里;完成土方工程量1228万方,新建绿地面积309.6公顷;完成征地18.45平方公里,动迁居民17140户,动迁企事业单位50.28万平方米;完成项目投资总额88.02亿元。2004年全年园区共举行了4次土地拍卖、9次挂牌,共出让经营性用地39宗,总面积264.2公顷,合同收入100.5亿元,到帐60亿元。通过细致分析市场和有效招商,园区的最高土地单价和楼面价分别达到了破纪录的747美元/平方米和3438元/平方米。特别是湖东大量商住用地顺利出让,充分体现了园区管委会对土地市场的成熟调控,和地产公司的高超运作,意味着园区二三区开发已经从启动阶段迈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的快速通道。
    
    目前,地产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新模式,高效地行使着基础设施开发和土地经营这两项政府授权职能。在开发建设投入方面,公司建立了动态的开发模型来精算投入产出,确保投资回报;在招投标方面,坚持“三公”原则来确定施工单位,降低投资成本;在土地经营业务方面,主动出击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准的知名开发商,建立并培育了较为成熟的土地市场。随着公司债券发行和上市,一个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品牌强化、极具竞争力的融资平台已经基本形成,园区地产这个品牌已经被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及资本市场接受并认可。继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全国12家重点客户之一后,2004年地产公司又被评为开行的AAA级客户。由于始终坚持高效、规范的市场化运作,采用科学、细致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为二、三区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做大、做强了公司。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地产公司,其注册资本已由2000年时的1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100亿人民币,其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财务结构稳健的特点也日趋显现。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到198亿元,净资产113亿元,200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亿元,净利润1.6亿元。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地产公司已经将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于配合园区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的开发,培养优势产业,培育稳定利润来源,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眼下,地产公司正抓住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集聚的有利时机,加大开发力度,全力推进二、三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一定的城市形态,为外来资本集聚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公司还逐步完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和公司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未来发展夯实基础;远期公司还将以基础设施产业为核心,立足于城市功能的开发和完善,积极拓展新的相关业务领域,通过战略管理、资本运营,培养优势产业,实现公司整体优势的发挥,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投融资和盈利能力、管理现代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10年来,依托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为了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园区重点发展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群,其中,半导体、光电和机电一体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园区的三大支柱产业。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园区聚集了和舰科技、英飞凌、AMD等IC世界著名厂商,从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相关原材料供应与设备生产等,形成了完整配套的IC产业链。在光电产业方面,园区聚集了包括三星显示器、友达光电、日立显示器等生产规模分列全球第一、三、五位的TFT-LCD企业及相关配套厂商,使园区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基地。此外,园区抓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和汽车、航空零部件进入全球化采购的机遇,在机电一体化产业链中主抓了为汽车和航空工业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两条子链,聚集了一批在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精密量仪、电动工具等领域的世界知名厂商。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占到园区总量的75%,已集聚各类高科技企业近1500家,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园区专家指出,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园区最能体现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之处,就是形成了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使得园区在专业定位上有别于其他开发区。地产公司的竞争优势将在园区的蓬勃发展中得到体现。
    
    铸就十年一剑 再写新的辉煌
    
    当苏州工业园区走过十年发展之路,人们惊奇地发现,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已超过了10年前苏州市的整体水平,也就是说园区用了10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而今,满目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园区正在书写下一个10年的崭新篇章。园区高速前行的车轮没有停,展望未来,园区今后还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奇迹是否还将延续?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聚集,依托长三角的地域优势,苏州正处于新一轮增长的加速期,这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2004年苏州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并获得了年度城市大奖,苏州近几年的发展被喻为活力中国的缩影,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苏州利用外资、工业总产值名列第二、出口总额等指标均位居前列,苏州经济的巨大活力与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
    
    园区的机遇就是园区地产公司的机遇,园区的梦想就是地产公司的梦想。此次地产公司再度涉足资本市场,公开发行二期企业债,地产公司有备而来、胸有成竹。为了保障园区的基础建设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应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地产公司能否做到处惊不变、游刃有余,就显得十分重要。地产公司为确保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成为基础上的基础。
    
    与此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在2010年左右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决定把苏州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促进苏州市经济总量的提高,为此,提出了苏州市的城市中心东移的战略调整,将苏州工业园区列为未来苏州大市的经济、商业和贸易中心,园区二、三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将成为这一开发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园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可谓不可限量。园区为新十年绘就的宏伟蓝图是:到2014年,园区的经济总量将达到整个苏州2003年的水平,力求用10年时间再造新苏州的梦想将再度成为现实!
    
    根据中新两国领导人的最新指示精神,园区不仅要成为苏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而且更要成为全国“率先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为此,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以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力度,力争今年各项指标继续保持40%左右的增长,到201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两番,建成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的崭新城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梦想。(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吴耘、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