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开发区正在成为绿色开发区
2005年5月24日
华声报讯:据辽宁日报报道,目前在辽宁省开发区中惟一被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铁岭经济开发区,靠着“绿色开发区”这一响当当的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 进入新世纪后,铁岭经济开发区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但在急切发展的同时,区领导并没有忘记对环境的保护。管委会主任朱玖山多次在全区干部大会上说,我们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一时发展,还要通过打造无污染的“绿色开发区”这张名片,来促进发展。因此,为保区内碧水蓝天,近几年他们在招商时一直坚持“三不招”,其中之一就是对污染较重又难于治理的项目坚决不招。对每一个拟上项目,则在论证阶段坚持搞环境影响评价,严把“入口关”。去年他们曾谈了一个建垃圾处理厂的项目,但在选址时遇到了难题,因此尽管这个项目挺诱人,他们在环境与经济效益的两难抉择中还是选择了前者。对于新建项目,他们一直严守环境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不符“三同时”原则,决不批准开工和投入使用。对于原有的有污染企业,近几年他们又不惜投入较大资金予以治理。现在大成牧业等7家排放废水的企业,经过治理全部达标排放,全区“一控双达标”已通过了上级政府检查验收。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更高层次的环保举措,在这里也已起步。 在原市种畜场基础上建立的开发区,不仅面积大,而且4个工业团地地处区内4处。为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他们于去年10月开始,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为辽宁省开发区中惟一的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区。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经济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总原则下,实现全面控制污染、保护自然生态、改善环境质量、美化优化环境、实现清洁生产等26项指标,从而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良载体。现在,凝聚全区人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正逐次展开,环境效益正日益显现。 绿色开发区建设,虽然提高了项目的准入门槛,但并没有阻滞全区发展的脚步,相反,由于有了优良环境,却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全区的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1999年至2001年几乎一年翻一番,2002年至2004年每年递增50%。去年全区GDP、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分别是1998年的6倍、20倍和6倍。至今该区已连续4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