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西藏自治区投资环境

    
    1、国家为帮助西藏发展赋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引进外资方面,除国家禁止和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项目外,外商投资项目一律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行审批,不受规模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在进出口经营权方面,西藏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经营自产产品的进出口业务,自治区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审批。税收方面,所有地方税种的开征、减免均由西藏自定。
    
    2、能源、交通、通信、工业
    
    到1999年底,全自治区建成各类电站400多座,装机总容量31万千瓦,其中水电25万千瓦,地热电2.8万千瓦,燃油火电3万千瓦,分别占总量的81%、9%和10%,还有县级光伏发电站6座250千瓦。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形成了电力生产建设以水电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格局。现在全区还有在建的沃卡一级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电站和有水无电县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将于近年陆续投产发电。
    
    全区以青藏、川藏、新藏和一条联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已经形成,有干线公路615条,支线公路315条,公路通车里程26000多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900多公里。已建成贡嘎、邦达两个民用机场,开通了拉萨至成都、重庆、西安、北京、西宁、上海、广州国内航线和拉萨至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全区年货运总量达266万吨,客运总量达237万人次。从青海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承担大部分石油成品油的运输。
    
    到目前为止,西藏自治区拥有邮电局(所)130多处,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单程长度8万多公里;全区现已建成IDR卫星通信地球站7座,话音VSAT卫星通信地球站73座,实现全区县县通电话并进入全国自动电话网。除传统的电话、电报业务外,无线寻呼、移动电话、DDN分组交换、用户电报、三类传真业务、会议电视、语音信息服务、因特网、电子信箱等新业务都已开办,移动电话覆盖了所有地市以上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的部分县城。
    
    全区现有食品、纺织、电力、采矿、建材、森工、印刷、制革、藏药、化工等10多个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511个,产品达50余种,部分产品打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民族手工业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卡垫、氆氇、地毯、藏被、腰刀、民族服装、民族家具、玉器、金银首饰等,有着独特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品种达1600多种,有的畅销国内外。
    
    3、丰富的资源
    
    全区耕地面积22.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1.3万公顷,有4万多公顷荒地可供开发。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蚕豆、油菜等以及较多品种的蔬菜。由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生长期长等特殊原因,西藏的农作物和蔬菜产量高、质量好。主要产品有蚕豆、油菜、大蒜、蘑菇、苹果等。绝大部分为高山雪水灌溉,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理想的开发地。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12.4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8亿亩,各类牲畜存栏2300万头(只),年产羊毛9000吨、牛羊绒1400吨、牛羊皮400万张。
    
    西藏是我国五大林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6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5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落叶松、云南松等,多为原始森林。
    
    西藏野生动物种类约占全国野生动物种类的22.7%,其中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40%。主要有羚羊、野牦牛、野驴、雪豹、獐、鹿等。鱼类资源44种。
    
    西藏是一个野生植物王国,仅高等植物就有4000多种。药用植物相当丰富,中药材药用植物有500种,藏药材药用植物有1100多种。主要盛产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花、胡黄莲、红景天、天麻等。野生沙棘资源有0.67万公顷,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西藏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铬铁、锰等黑色金属矿;金、银、铜、钼等有色金属矿;锂等稀有金属矿;此外,还有煤、泥炭、盐、硼砂、砷(雄黄)、重晶石、自然硫、石油等矿,共100种,已探明储量的30多种,有一定工业含量的20多处,锂、硼、铬、铜等矿含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锂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西藏水能、地热、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为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河流、湖泊众多,水量充沛,江河落差大,全区河流径流总量约359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亿多千瓦。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雅鲁藏布江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在8000万千瓦以上,仅大拐弯处就有4000至6000万千瓦。纳木湖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著名的羊卓雍湖面积638平方公里,水深30至60米,湖内鱼类储量很大,素有“西藏鱼库”之称。
    
    地热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地热显示点有600多处,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全年放出的热能相当于470万吨标准煤,估计热能发电潜力达15万千瓦。
    
    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达3100至3400小时,平均每天9小时左右。西北部是大风区,年有200天平均风速在每秒3米以上,那曲、阿里两地区冬春季风力都在八级以上。
    
    旅游业前景广阔,西藏素有“雪域”之称,群山环抱、雪峰林立,7千米以上的高峰有50座,8千米以上的高峰有5座。色彩斑澜的地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虔诚的宗教信仰、纯朴的风情民俗,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和几百座大小寺庙,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其特殊的魅力,令人神往,吸引着日益增多的旅游者、科学工作者和登山探险者。
    
    目前,西藏已有对外开放的市(县)5个,山峰4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可供旅游者参观的景区点100多处,基本上形成了以拉萨市为中心,日喀则、山南地区相结合,幅射那曲、阿里、林芝、昌都地区的景点景区开发利用总体格局。按照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发展要求,进行配套建设,现已初步建成日趋健全,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全区共有旅游企业152家,其中,涉外饭店、宾馆77家,评定的星级饭店、宾馆14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5家),还建有定点餐馆22家,度假区3家,拥有各种旅游车辆600余辆;旅游商贸公司4家,旅游商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厂家2家,驻全国各省市办事处7个,海外设旅游联络处2个。现已具备接待中外游客的各种条件。
    
    优越的地理环境。西藏自治区位于对南亚贸易的前沿,与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南亚市场有着传统的经贸联系。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已建设国家一类口岸2个,二类口岸3个,还有一些大的口岸和口岸保税区正在规划中,各项通商基础条件已有了显著改善,为大规模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