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商经济发展情况
山西是中国的内陆省份之一,东邻渤海湾,西靠中国大西北诸省,地处黄河中游地带。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200万,分5个地区、6个省辖市和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距首都北京530公里。 山西属山地型高原,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14℃,年平均降雨量400-650mm。 山西东经石太、京原线,太旧高速公路可通新港与环黄、渤海各国和地区进行经济交往;北出大同经二连可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南过运城可参加欧亚大陆桥沿线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中转地,为山西双向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种达120余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58种。煤、铝矾土、芒硝耐火粘土、珍珠岩、锡、沸石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中煤炭是山西最重要的矿产,已探明储量2600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山西素有“北方煤海”、“乌金墨玉之乡”的美称。 山西具有雄厚的产业优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工业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为主的重型结构。目前全省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共计11186户,其中国有企业2465户。1998年,全省全部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6.84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洗精煤、焦炭、生铁、氧化铝、电石和耐火粘土成品均居全国第1位,油墨、发电量、化肥、硫酸、钢、水泥、成品钢材分别居全国第6、7、10、15、14、13位。 在煤炭工业方面,山西拥有全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大同矿务局;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有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古交煤矿区(离柳)矿区和临汾地区乡宁台头矿区;有全国最大无烟煤生产基地——阳泉矿务局和晋城矿务局。1998年,山西产原煤3亿多吨,占全国产量的24.65%,其中2.3亿吨运往全国各省,并有1780万吨出口亚欧各国及地区。 在电力工业方面,神头一、二电厂、漳泽电厂是山西装机容量较大的火力发电厂;大同二电厂50万伏高压变电工程,保证了首都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在建的阳城电厂投产后,准备把电输往江南。1998年,全省装机容量达到1091万千瓦,发电总容量达521亿度(千瓦小时),外输电力117.36亿千瓦小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21.3%。 在冶金工业方面,山西拥有生产能力为250万吨的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山西铝厂;有正在扩建的关铝集团、太原铝厂和阳泉铝厂。 在化学工业方面,山西拥有亚洲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山西化肥厂;有全国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企业——山西化工厂;有全国化工百强之一——山西焦化集团;有全国洗衣粉销量第一、硫酸钾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南风集团;有出口焦炭创汇最多的生产企业——安泰集团。 在建材工业方面,山西拥有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拥有大型浮法玻璃、高档墙地砖、高档涂料和防水材料生产线等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和技术,已形成山西云岗水泥集团公司、山西光华玻璃有限公司、山西晋牌水泥集团公司和太原狮头水泥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山西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太原矿山机器厂与国外合作生产的宝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轧机、轧速高达140米/秒的高速线材轧机和大直径螺旋焊管轧机,不仅装备了国内各个钢铁企业,而且出口亚洲各国;太原重型集团有限公司已生产出起重能力650吨的大型桥式、门式起重机,目前正在设计供长江三峡工程用的起重量1500吨的巨型起重机。长治锻压厂提供了供航空工业、有色冶金工业、汽车工业、人造金刚石工业用的各种大吨位压机以及弯曲整型机械。 在电子工业方面,山西重点发展了电子计算机及辅机、钕铁硼电磁合金、光讯通纤纤面板及专用仪表等。 山西在着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加大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的力度,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山西特色的轻纺工业生产体系。轻工业中陶瓷原料黑砂石是山西的资源优势,目前正致力于发展陶瓷器皿、釉面瓷砖及玻璃器皿、家用洗涤剂、洗衣机、建筑五金、造纸等;食品工业着重发展名、特酒,山西杏花村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汾酒、竹叶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等,都是中国名酒。纺织工业以发展精梳、精纺高支纱,高档面料为主。山西梅花丝集团生产的白厂丝、双宫丝、真丝服装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朔州亚麻厂生产的亚麻产品外销量达100%,绿州纺织公司生产大麻系列产品的开发水平居全国前列。此外,山西医药工业在新型抗菌,如羟氨苄青霉素、颈胞矾素、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诺弗沙星等制剂方面也居全国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商贸流通业及商办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商业网点迅猛增加,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太原五一百货集团、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糖酒副食公司等一批国有控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还涌现出一批如华宇超市、华宇购物中心和“美特好”大型仓储式超市以及华联会员制超市、连锁店等不同业态形式、不同经济成份的新的流通企业,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98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亿元。以山西老陈醋集团公司、平遥牛肉集团、太原市三餐源食品厂、太原市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商办工业企业也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近年来,山西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已培育出亚洲最大的电脑制版企业——运城萨瓦莱斯制版有限公司;全国第一条光缆生产企业——候马电缆厂;以及信康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光电子有限公司、辰兴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山西已培育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市场份额较大的名牌产品,如天脊牌高效氨磷复合肥、太钢牌不锈钢、东湖、水塔牌老陈醋、杏花村牌汾酒、赵字牌暖气片、奇强牌洗涤剂、三维牌白乳胶、古城牌奶粉、冠云牌牛肉、澳瑞特牌系列健身器、环宇牌染料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山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新建公路通车已达17776公里,占全省全部公路通车里程的36.6%。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在短短的几年间,已建成太旧、原太、太原东山过境等高速公路298公里。太原火车站的改造和武宿机场的扩建,为山西树立了新的对外形象。52条空中航线直达全国38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太原到香港的直航包机和到俄罗斯的货运包机。7条铁路干线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和口岸,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综合运输网络。邮电通讯业飞速发展,1998年,全省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8万门,已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以明线为主,电缆、微波、端波等多种手段组成的沟通省内外的通信网络,全省各县(市)已实现电话程控化,并实现了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途自动拨号,省城太原及各主要城市新建、改造了一批星级宾馆,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山西十分注重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新办法、新措施及优惠政策。截至1998年底,山西利用外资合同额累计达到3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0.7亿美元,“三资”企业发展到1947家,一些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如英国BOC集团、美国AES输变电公司、美国卡特彼勒铸造集团公司、法国亚麻厂以及美国杜邦、德国汉高等都很关注山西或到山西投资。从1982年山西省开始引进外资至今,已累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项目360项,合同金额达4.15亿美元,项目涉及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与“大外经、大外贸”战略相适应,山西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截至1998年底,全省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已达190家,自营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2%。 山西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重点省份之一。山西省委、省政府针对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十五大”精神,坚持“三改一加强”,制定了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坚计划。就是用三年的时间,使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70%实现盈利,省属优势企业实现利税占到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率达到70%,重点实施减员增效、扶优扶强、扭亏增盈、市场营销和放小帮小等五大工程。通过一年多的国企改革和脱困攻坚,山西借助国家扶持优势企业的机遇,用足国家上市、核呆、转资优惠政策,用活省里“返税、贴息、砍费”等扶持政策,改制与融资同步进行。目前全省有太钢、太重、关铝等13户企业,14只股票上市。在技术创新上重点实施太钢热连扎、南风10万吨硫酸钾、山焦90万吨焦炉改造等10大技改项目,使省属34户优势企业得到持植和发展,2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破产、兼并、资产重组,实现了减亏或扭亏,一批小型企业得到了科技型转化,“375”攻坚计划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投资力度将继续加大,投资环境也会变得更好。有着经商传统好客的山西人,注重贸易公德和信誉,以互惠互利、公平交易为商贸准则,热忱地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山西旅游观光、访问交流和投资洽谈,共谋大业,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