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概况
一、基本省情 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省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幅员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是一片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投资热土。全省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总人口2561万。省会兰州市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
二、丰富而独特的资源优势 1、能矿资源优势 发现145种有用矿产、2500多处矿产地,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亿元以上。其中有46种矿产的储量列全国前十位,15种矿产的储量分列全国2-5位,11种矿产的储量列全国首位,尤其是金川铜镍矿,生产规模居世界2位。煤炭保有储86.37亿吨,居全国第十五位,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油页岩。石油累计探明可开采储8061.5万吨。甘肃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长江、黄河流域,不量充沛,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大,全省水能资源总蕴藏量达1426万千瓦,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14.1%。 2、独特的旅游资源 甘肃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校的民族风情。全省共有320多个旅游景点,历史名胜古迹1000多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0处、其中12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敦煌莫高窟、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万里长城最西端——嘉峪关城楼、中国藏传佛教最大的圣地之一—夏河拉卜楞寺、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以及大漠风光、草原冰川和民族风情等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 3、丰富的农业资源 甘肃从南到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土地面积广阔,气候温带三个气候带,土地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样,物种丰富,具有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人均土地面积27.7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居全国第七位,人均耕地2.16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六位,草原面积2.49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1.71%。尚有近2800万亩宜农荒地可供开发利用,其中可开发为耕地的就有650多万亩。有中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野生药材1270多种,居全国第一位。太阳辐射量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巨大的建设成就 1、农业 建成引大入秦第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河西、沿黄、陇东三大商品粮基地和徽成等小片商品粮基地以及啤酒原料、药材、瓜菜、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啤酒原料生产基地、西菜东调基地,河西商品粮基地被列为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2、工业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甘肃具有比较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工业为主导,包括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建材、国防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兰州石化公司、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甘肃稀土、酒钢、黄河啤酒、西凉啤酒、兰石、长城电器、长通电缆等大型企业集团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3、科技实力 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水平较高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有60家独立的科研机构,在200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各自的科研机构,还有1020家民办科研机构。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拥有技术专长人员达148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近代物理、航天、沙漠、冰川冻土、地质、高原大气、生物制品等方面的科研水平,代表了国家水平。 4、对外开放 已与世界上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与美国、日本、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6个城市结为友好关系。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492家,外资机构已达120家。外商投资项目涉及电力、化工、机械、电子、轻工、冶金、服务等诸多领域,大部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2000年,全省涉外旅游人数达到21.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