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河南省概况

    
    一、基本省情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全省共有煤矿企业65个,其中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的有平顶山、义马、焦作、鹤壁、郑州煤矿等。全省原煤年产量达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河南的电力工业已形成了包括设计、施工、发电、供电、调整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
    
    河南省是中国华中电网中的火力发电基地,截止1998年底,全省拥有发电设备容量12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年发电量594亿千瓦时。姚孟、焦作、首阳山为三座百万千瓦的电厂,沁北电厂计划建设6台60万千瓦机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装机总容量180万千瓦,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平顶山拥有中国第一座电位等级最高、设备容量最大的50万伏变电站。河南省境内已探明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建有中国油田和河南油田,油、气产量居全国第5位,已累计生产原油1亿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来,河南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平均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4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9.1%,第三产业增长9.5%。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上升为第5位。
    
    二、行政区域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又被称为“中州”、“中原”,简称“豫”。它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的西南部,界于北纬31°23′与36°22′,东经110°21′与116°39′之间。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耕地1.1亿亩,人口9315万人,主要有汉、回、蒙古、满等民族,现辖16个省辖市,2个地区,省会郑州市。
    
    三、人民生活
    
    河南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9元,比上年增长5.3%;全省职工平均工资5277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186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4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自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后,许多人开始重视安排好自己的节假日生活。外出旅游的人和参加各种文化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节假日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
    
    河南省已有36个城市建立了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制度,各级劳动部门为7.56万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保险金和有关的再就业服务。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3797张,收养4.22万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18个。在社会保障方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统筹、医疗费用统筹等保障制度继续推进。
    
    河南省共同有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行医)1177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0个,妇幼卫生机构107个。省、市级医院拥有一批中西医各科专家、教授,并配备有CT、彩色超声波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其中有卫生院2059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7.5%,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39万人,保证了全省人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全省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继续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河南省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普通高校51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50多所,普通中学8200多所,有教师80万人,已经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成人中初等文化技术和岗位培训也普遍开展。扫盲工作进展顺利,西平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颁发的“克鲁普斯卡娅”国际扫盲奖。河南省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6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4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9.38万人。
    
    四、农业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之一,粮食产量、小麦、芝麻、黄红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棉花、油料、烟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林果资源比较丰富,泡桐、苹果、大枣、板栗、猕猴桃、西瓜等有较高声誉。中药材也久负盛名。畜牧业比较发达,大牧畜存栏居全国首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39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创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稳定增长,1998年肉类总产量455万吨,比上年增长12.9%。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种植业是在河南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基础设施比较齐备,现已建成包括机井、水库、堰、渠、排水系统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大大增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和烟叶等。
    
    河南省畜牧业与1978的相比,1998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461.6万吨,增长8.5倍;禽蛋产量229.3万吨,增长15.9倍;奶类产量12.3万吨,增长8.5倍。生猪出栏达3592.9万头,增长4倍;牛出栏591.8万头,增长71.2倍;羊出栏2368.1万只,增长15倍。生猪存栏、大牲畜存栏和山绵羊存栏分别达到3539.7万头,1416.8万头和2553.1万只,分别增长1.1、1.8倍和1.6倍。
    
    畜牧业生产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序均位居前列。1998年全省牧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为35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大牲畜存栏、牛存栏、牛肉产量、山羊存栏等指标均居第一位;肉类总产量居第二位;生猪出栏、猪肉产量、羊肉产量、生猪存栏、山绵羊存栏、家禽存栏等均居第三位;禽蛋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已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全省各类畜禽饲养专业户达55万户,涌现出如鹤壁淇县的兴业集团和永达集团公司、潢川华英集团、亚美集团和南阳肉食企业集团等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已形成“豫北蛋、肉鸡、豫南水禽、豫西山区的山绵羊、豫东-豫中-豫西南的中原肉牛带、沿京广、陇海等主要交通干线的瘦肉型猪、城市郊区奶业等”的区域化格局。畜牧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1998年全省存栏鸡只均产蛋达6.27公斤,比1978年增加3.99公斤;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123%、43%、102%,分别比1978年增长100、90和40个百分点。据测算,科技进步在全省畜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40%以上。
    
    五、交通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
    
    河南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新开通的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省会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中转吞吐能力和作业手段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河南新郑机场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中国最繁忙的京广航路的中部,又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因此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以及空中交通的枢纽。机场按国际化标准设计,场道布局合理,设施功能完善。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跑道长3400米,宽60米,可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B747-400型客机起降。站坪面积11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12架大型飞机。航行管制系统配备有全固态一/二次雷达、跑道双向仪表着陆系统、双向进近灯光系统、全向信标台、地空数据链及VHF四/八信道天线共用系统等先进装备,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及夜航和盲降的要求。面积为46,000平方米的候机楼新颖壮观,其外型如同展翅翱翔的巨鹏,象征中原儿女腾飞的凌云壮志,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的需求,二期规模可达540万人次/年,能满足未来20年的客运需要。楼内宽敞明亮的大厅,整洁有序的环境及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候机楼前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可停放上千辆各种车辆。目前有23家航空公司在郑州开通了51条航线,每周执行航班548个,通达46个城市及港澳地区,并开通了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不定期包机航线。
    
    六、工业
    
    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100多家,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神马集团为中国最大的锦纶帘子布生产企业,年产锦纶帘子布3万吨;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显像管玻壳生产企业,年产屏锥1200万套;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为中国最大的农机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河南莲花集团年产味精20万吨,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郑州铝厂的氧化铝、郑州白鸽集团的磨料磨具、洛阳轴承厂的轴承、河南轮胎厂的大型轮胎、洛阳玻璃厂的浮法玻璃、漯河双汇集团和洛阳春都集团的火腿肠等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此外,中原油田、中原化肥厂、安阳钢铁公司、许继集团、华中医药集团、郑州电缆厂、河南嵩岳集团、洛阳炼油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集团、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
    
    河南省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依托,河南省形成了包括纺织、轻工、食品、煤炭、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1998年工业增加值1720亿元,比上年增长8.8%。轻工业增长5.4%,重工业增长10.1%。
    
    七、能源
    
    河南境内油、气勘探开始于1955年,1978年10月和1979年7月南阳、泌阳凹陷和东濮凹陷投入油、气开发。现在河南境内分别由河南石油勘探局和中原石油勘探局组织油、气勘探及开发的实施。境内已探明相当数量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建成一定的油、气物产能力和油、气外输管道。1993年,生产原油763万吨,生产天然气11.9亿立方米,全省油、气量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已累计生产原油一亿吨,生产天然气110亿立方米。
    
    河南省共有煤矿企业65个,西起熊耳山,东至豫东平原,北至太行山麓,南到鸡公山下,在两万多平方公里的75个含煤县市中,大小煤矿星罗棋布,年原煤产量达8973万吨,居中国第2位,形成了以国营煤矿为骨干,乡镇煤矿为补充的大、中、小相结合的煤炭开采体系。河南省现有平顶山、焦作、鹤壁、义马、郑州5个矿务局和永城矿区,拥有生产矿井51处,生产能力4239万吨。上述6个统配煤矿具有井田面积大、开采工艺比较先进的特点,拥有机械化采煤工作面53个,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58.7%。平顶山矿务局是中国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务局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炼焦煤重基地,年产煤炭1700多万吨,居中国第三位。义马矿务局是河南省第二大煤矿企业。产量突破1000万吨。该矿务局包括义马、宜洛、陕渑、新安等矿区,其中义马煤田的长焰煤,其有活性好、产气率高的特点,是良好的气化原料;郑州矿务局年产煤炭超过1000万砘,矿区主要有无烟煤和贫煤两个煤种,具有低灰、低硫、可磨性好等特点。其中新密无烟煤经筛选加工后,末煤可代替焦炭直接用于高炉喷吹。王庄无烟煤常年出口国外;焦作矿务局年产煤炭600万吨以上,矿区为单一的无烟煤种,煤质具有低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等特点,是中国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焦作矿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煤,水资源可综合利用;鹤壁矿务局年产煤炭700万吨左右,煤种为贫、瘦煤、是比较理想的配焦、型焦用煤。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坑口、路口电站的优越条件,是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1998年底,发电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时,居全国第5位。1997年10月,作为中国跨世纪工程之一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河截流,其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外商投资建设的新中益电力、南阳普光电力、郑州、开封新力电力、焦作万方电力、登源电力等约三十家电力公司亦在良好运营中。
    
    河南电网是华中电网的火电基地。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已在河南电网广泛应用,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相继投运,电网主力机组2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18台、总容量400万千瓦,姚孟电厂、焦作电厂装机容量均达12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仅有的两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500万千伏,1982年建成投运的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中国第一个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到1993年底,全省拥有发电设备总容量818.9万千瓦(其中,水电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36.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4.9亿千瓦时)。电网送电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干,22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架,110千伏输电线路为环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9314公里,变电设备容量2426万千伏安。电网电力可以源源不断地送达全省每一个市、地、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