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湖北省投资环境

    
    湖北省位于中国华中腹地,长江中游,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0多万,素有历史悠久、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美誉。湖北经济区位得天独厚,适中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流通、通信,构成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布局中“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的重要地位。省会武汉是中国的特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目前,有各类机场8个,有50多条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大城市,并开通了武汉至日本福冈、武汉至香港、武汉至澳门等国际航线。
    
    湖北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已发现的矿产有131种,其中磷、铁、铜、石膏、金红石等20余种储量居全国前列。湖北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居全国第4位。
    
    湖北是中国古代南方文明的代表——楚文化的摇篮,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荆州古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奠定了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湖北省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省份之一。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全国前10名的地位。
    
    湖北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江汉平原为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全省农业总产值常年居全国第7-8位。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常年居全国第3-9位。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3位。
    
    湖北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为支柱的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三峡工程、武汉钢铁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一批实力雄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企业。钢铁工业已形成配套体系,钢的生产能力居全国第5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厚板、薄板材生产基地。以东风汽车公司为龙头的汽车工业,已形成重、中、轻、轿系列生产能力50万辆左右。电力工业已拥有装机容量1200多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生产企业。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宜昌兴建,总装机达182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此外,湖北还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纺织行业实力也比较雄厚。湖北汽车、钢、生铁、发电量、水泥、棉纱、合成洗涤剂、磷矿石等一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现在,湖北省的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工作正全面展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步良好。全省企业集团已达300多家,已改制的股份公司9500多家,40多家企业的股票已上市。
    
    湖北省科学技术研究实力强,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全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省会武汉市是全国第三大教育和科研中心。湖北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有34.6万人。现有各类科研与开发机构1700多个,国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在电子、生物工程、激光、光纤通讯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湖北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全省对外经济蓬勃发展。全省现有武汉、黄石、宜昌三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已先后设立了30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1个开放机场、5个开放港口、3个开放码头。2000年,全省利用外资总额14.2亿美元,在中西部省区居首位。截至2000年底,全省累计利用外资117亿美元。2000年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9.3亿美元。
    
    目前,湖北省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全省已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8000余个,雪铁龙、雷诺、道达尔、可口可乐、安海斯-布希、赛德、西门子、丸红、淡马锡等50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已投资湖北,有9家外国金融机构在湖北设立代表处,法国兴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已在武汉设立分行。
    
    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76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比1978年增长7倍,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8位。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1:42:17调整为15:50:35。1992年以来,湖北经济连续9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跨入新世纪,湖北将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大好机遇以及全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因素,发挥湖北区位优势,经济技术条件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实现全省“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期间,湖北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9500亿元,年均增长9%,投资率达到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总规模100亿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51:37.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未来五年中,湖北将最大限度内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湖北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进程,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大实施“外向拉动”战略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提高开放型经济规模和层次,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内容。湖北省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实现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湖北比较优势条件紧密结合,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依法保障国外投资商的合法财产和权益,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强和改善对利用外资的管理;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尤其是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积极探索多种利用外资方式;贯彻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实现境外投资的稳步发展。
    
    世纪之交,湖北省重点建设布局是:一、重点建设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江汉平原为中部腹地的“金三角”地区,并加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同时,以京九铁路铺通和京珠国道主干线建设为契机,加快鄂东大别山地区经济开发。依托咸宁地区的资源优势,建设好湖北的南大门。以清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逐步带动恩施州山区经济的大发展;二、搞好重大骨干项目群的布局和建设。依托“金三角”地区,围绕钢铁、汽车、造纸、石化、水泥等支柱产业及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选定一批重大骨干群,强化开发建设,形成冶金、汽车、化学三大工业走廊和盐、磷化工、建材、纺织、水电、创汇农业、高新技术七大工业基地。
    
    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内容。根据新的形势和国家总的利用外资指导思想与方针,未来几年全省利用外资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这个主题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湖北省对外引资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抓住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的契机,选择和推出湖北省有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二、吸引、瞄准跨国公司投资,并充分发挥湖北省骨干产业,科研力量和人才及资源上的比较优势;三、积极拓宽吸收外商投资渠道和方式,例如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补偿贸易、融资租赁、项目融资、BOT、股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租赁经营、在海外联合发行有价证券等等;四、进一步修订完善湖北省吸收外商投资的地方性政策规定,既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又要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接轨,既有原则性,又要结合湖北实际情况和特点,实际操作性强,为吸引外资营造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机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五、切实提高湖北省对外招商引资的效率,在注重实效方面下功夫;六、做好利用外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涉外人才。
    
    改革开放中的湖北,以其独天得厚的魅力和优势条件,正成为海内外实业界朋友竟相投资开发的一个热点省份。湖北已迎来了四方朋友,八方宾客。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基础上结识更多的宾朋,并携手努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