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原县概况
五原县是塞外古都,有史2400年。近代史上,冯玉祥将军在五原誓师北伐,彪炳史册;傅作义将军抗战五原,声振四海。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倚阴山,临黄河,距中蒙贸易口岸200公里。辖地2492平方公里。县境内土地全部自流灌溉,膏腴殖壤,有塞外粮仓之称,渠系成网,有北国江南之谓。16个民族和睦相处,30万人民勤劳纯朴。110国道、京兰铁路横贯东西,五大干渠,五大排干比肩蜿蜒。农机总动力27.04万千瓦,耕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是国家的粮食、油料、甜菜基地县和淡水鱼试点县。发展以农畜及其副产品为资源优势的加工业有着巨大的潜力。更有那海市辱景,时有显现,碧水沙滩,令人留恋。 资源: 1、土地: 土地总面积374万亩,其中可耕地161万亩,有林面积31万亩,草地3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农业人均可耕地4.9亩。 2、水利: 黄河流经县境60.5公里,年均径流量221.1亿立方米,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引黄量10.33亿立方米,排水量0.75亿立方米。 全县有3亩以上自然海子171个,水面5.4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3.8万亩。 3、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能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特点。太阳年平均幅射量153.4卡/cm2,全年日照3263小时,积温3392℃;无霜期117-136天,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4、物产: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甜菜、葵花、籽瓜、网纹香蜜瓜、西瓜和各类蔬菜。苹果梨面积近10万亩。野生植物200余种,其中蒲公英、甘草、党参、黄芪等药用植物80余种,家畜(禽)主要有猪、羊、牛、鸡、鸭;野生动物有雉、兔、蛇、狐狸等30多种。 经济环境: 1、交通运输: 县境内通车里程1400公里,城乡主要干线连接京兰铁路,110国道纳入全国铁路、公路运输网,所有乡、村、社全部通车。 2、能源供应: 五原县处于内蒙古西部电网中心,变电站主变总容量13100KVA,电力供应相对充足。315KVA以上工业用电平均价为0.4元/KWH。煤炭从准格尔和神府煤田购进,运输距离200km,工业用煤进厂价108-110元/吨,石油供应充足。 3、邮电通讯: 邮电通讯完全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可开办传真、无线寻呼、传呼等20多种业务,全县电话装机容量8000门,可直拨世界各地,全县所有乡、村、社全部通邮。 4、金融保险: 国家金融各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均在我县设有分支机构,可办理各类同城和异地结算业务,人民币、外币的存贷业务及各类险种的入保,理赔业务。 社会经济发展: 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3.34亿元,财政收入733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48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402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3亿元。粮食总产量31.47万吨,其中小麦16.7万吨,玉米14.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总产分别为:油料8.07万吨,花葵5.45万吨,籽瓜0.72万吨,甜菜22.2万吨,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91.97万头(只)。 全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玻璃制品、化肥、制糖、铬铁、农机制造、水泥制品、造纸、面粉、食用植物油、砖瓦、驼绒被已成为我县的骨干工业。其中昭君牌驼绒被是自治区名牌产品,多次获国际国内名牌奖,美中达牌瓜籽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科教文卫事业健康发展,达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已经成型,1983年即建起了华北地区第一家县级电视台。 古郡五原,旧貌新颜。服务功能齐全,投资环境宽松。尤其近年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方位开放,保税减费,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经济环境,30万人民张开双臂,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我县投资合作,共创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