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广西区概况

    
    一、区位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大陆沿海的西南端,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1997年末总人口才4,589万,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0%,其中,壮族人口1,508.87万人,占总人口的33%。
    
    广西是中国第三大侨乡,海外华侨、华人约150万人,祖籍广西的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设在南宁市。
    
    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波涛濒临北部湾,与广东、湖南、云南、贵州为邻,西南与越南交界。广西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92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达1020公里,海岸线1595公里。广西是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处,是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国家确立的大西南“出海大通道”。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战略,广西发展的广阔前景正日益显现。
    
    二、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产区集中、开采方便,素称“有色金属之乡”,是中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发现的矿种近百种,探明储量的70种,有53种的有锰、锡、砷、膨润土等到14个矿种(锰、锡矿储量均占全国总储量的确良1/3);储量居全国第2-6位的有钒、钨、锌、锑、银、铝、滑石、重晶石等于5个矿种(锑矿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4)。平果铝基地、大厂锡为全国著名的大矿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水力资源
    
    广西的河流年径流总量达422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9%。全区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37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9条,分属西江水系、长江水系和北部湾水系。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33万千瓦,居全国第8位;可开以装机量达1751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单站装机500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成856座,总装机容量约156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8亿千瓦小时。红水可年平均水量为1300亿立方米,是黄河的2.8倍,被誉为全国水电资源的“富矿”,是中国第三大小电建设基地之一。
    
    国务院批准开发的红水河10个阶梯电站,总落差756米,可开发利用水能约110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60多亿千瓦小时。现已建成天生桥二级、大化、岩滩、恶滩五个水电站,以及在建水电站1个,待建水电站1个,施工准备1个。
    
    3、海洋资源
    
    广西海域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596公里,有浅海、滩涂19.2万公工顷。海底平、礁石少、水浅浪小,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化工、渔业、养殖、矿产、能源、外贸、运输和旅游资源。鱼类资源初步探明近600种,比中国东海鱼类多50种,持续资源藏量达70多万吨。在浅海、滩涂内,底栖和潮间带生物资源达149种,生活海参、牡蛎、文蛤、毛蚶、青蟹、江篱、珍珠贝、藻类等的藏量极大。广西盛产珍珠,特别是合浦产的珍珠,世称“南珠”,质量驰誉中外。广西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比较丰富,南海大陆架、北部湾盆地石没和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
    
    4、动植物资源
    
    广西已发现的植物280多科,1670多属,近8000种,仅次于云南、广东,居全国第3位。现有森林面积816.66万公顷,森林覆疬率达34.37%。现有木、楠木、柚木、铁力木、格木、金丝李等珍贵树种30万种,特别是有曾被认远在冰河时期就已遭浩劫而灭绝的银杉,还有世界名贵和稀有的植物金花茶。
    
    广西有陆栖脊椎动物物种(或亚种)729种。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物种有斑冠鸟、白头叶猴、鳄晰、云豹、娃娃鱼等40种。已发现的淦猎动物及淡水鱼类200多种、还有其他丰富的皮毛动物、肉用动物、药用动物和牡丹畜资源。广西糖料蔗产量居全国首位,水果品种700多个,主要有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资源主要有森林、水果、甘蔗、麻类、烤烟、茶叶、蔬菜、野生植物、动物、名贵中药材、观赏花卉、海洋生物等。野生植物和其他土特产达1600多种。
    
    5、旅游资源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岩溶区之一,区内处处有奇峰秀水,洞幽石美,景色秀丽。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是全国四旅游热点之一;闻名中外的北海已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奁,北海银滩弄虚作假有沙白、滩平、水净、浪软的特点,形成天然的优良海滨浴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广西还有凭祥、东兴为代表的神秘独特的边关风情……广西共有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已自然形成桂林、南宁、柳州、桂东南和滨海等5个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北海银滩;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有桂林桃花江、防城山岛、灵山清狮潭、龙胜温泉、玉林佛子山、桂平西山、合浦星岛湖、北海涠洲岛和荔浦丰鱼岩等。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6.7%,比全国同期高5个百分点。据初步统计,199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居全国第15位。
    
    1、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广西粮食总产量1958年为586.1万吨,1997年达到1669.3万吨,比1958年增长51.75倍;水产品总产量191.68万吨,比1958年增长28.9倍;肉类总产量322.96万吨,人均52.71公斤,居全国第四位,比1949年增长30倍;植树造林面积9.568万公顷。
    
    2、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
    
    广西的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109个手工作坊,现在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学、医药、轻工、纺织、冶金、有色金属、机械、汽车、制糖、建材、橡胶、电子、食品等工业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机械制糖年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一直稳居全国首位。汽车产量由1991年的2.38万辆增加到1997年初的8.46万辆,增穆斯林255.4%。广西微型汽车和装载机产销量居全国同行首位,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和20%以上。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中吨位车用柴油机生产企业。广西的10种有色金属由1991年的9.79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32.87万吨,增长235.8%;水泥由1991年的961.52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1847.76万吨,增长101.1%。1997年广西完成工业增加值(人民币值)685.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产量为94.5%。
    
    3、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广西现有湘桂、黔桂、黎湛、枝柳、南昆等五条与区外连通的铁路干线,还有南防等6条地方铁路和一批专用铁路,全区铁路通车里程约3000公里。1997年广西公路通车里程4.5万公里,分别是解放前夕的12倍和改革开放前的1.5倍,其中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建成桂林至柳州、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23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2011公里,96%的县城通了油路,93%的乡镇通了公路。广西主要的内河港口有梧州、贵港、南宁、柳州等4个,年吞吐能力在200万吨以上的梧州、贵港2个。防城、北海、钦州三大海港已建成万吨级泊位15个,年货物吞吐能力已达到900多万吨。广西现有桂林、南宁、北海、柳州、梧州五个机场,拥有国内航线67条,地区航线4条,国际航线3条,其中通往西南地区的航线17条,形成以南宁、桂林为中心,连结北京、上海、广州及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各大城市的航空网络、并已开通南宁至香港、河内、曼谷,北海至香港,桂林至香港、澳门、日本福冈的直达航线。
    
    4、邮电通讯条件不断改善
    
    广西1997年光缆传输干线已达5700公里,传输网络逐步完善;全区局用交换容量达240万门,电话用户数已达168万户,电话普及率、已达4.1%,移动电话覆盖面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传输数字化、多媒体通讯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5、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9.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3.4万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展到1272所,覆盖广西96%的乡镇。广西现有在校研究生1056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6.35万人。平均每次万人拥有大学生从1992年的9.64人提高到1996年的13.84人,从全国的第29位提高到28位。
    
    6、科技、卫生、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广西科技人员已达80.5万人,建立科研实验基地15个。全广西医院床位已达80625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从1992年的11.4人提高到1996年的12.60人,从全国第28位提高到现在的19位。广西现有广播电台26座,发射及转播台26座;电视台21座,发射及转播台25座;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79.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广西各类市场3050个,初步形成了综合性与专业性、城市与乡村相配套的市场网络,各类市场成交额达539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销额从1992年的655.50元提高到1996年的1338.81元,从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9位。广西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4457元,居全国第11位,1997年达到5050元;农民人均收入1996年1703元,居全国第17位,1997年上升为1840元;贫困人口减少到366万人。
    
    7、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49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30.6亿美元,增长11.29倍。出口商品数量增多,已发展到17大类,2600多个品种。目前,广西已与1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贸易关系,同近220个国外贸易机构建立了经销代理业务关系。还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巴拿马、冈比亚等国家及港澳地区设有62家贸易机构。
    
    截止1997年,广西经国家批准的各类对外开放域区已有14个,其中:沿海开放城市三个——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沿江经济开放区6个——梧州市、玉林市、钦州市、苍梧县、防城港市防城区、合浦县;边境开放市镇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个——凭祥市、东兴市;国家旅游度假区一个——北海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二个——桂林市、南宁市。各类开发区34个,开发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12个。边境口岸12个,其中:国家级4个,地方级8个,边民互市点25个。
    
    近年来,广西成为外国政府及企业投资的热点。西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8000万美元;钦州港一期工程利用荷兰政府贷款1300万美元;北海港二期工程利用韩国政府贷款1,000万美元;防城港二期工程,钦防高速公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5200万美元;一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来广西安家落户。1997年共利用外资12.69亿美元。
    
    四、产业发展重点
    
    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以建立“两高一优”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体系为目标,重点解决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三大问题,大力实施粮食、蔗糖、水果、蔬菜、烟叶、畜牧、水产、林业八大产业化工程,建设一批跨地区、大规模、高起点、高效益的种养基地和系列化加工项目,以贸工农一体化为纽带,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调整和提高工业水平,把已经形成的支柱性行业和优势明显的行业作为突破口,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形成新的优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和旅游、对外贸易、商贸服务、城乡建设、环保产业及信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和优化地区经济布局,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以港口经济、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桂南沿海经济区这一区域处于中国大陆沿海南端这一特定的位置,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它将发展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龙头——开放度更高、政策更活、软硬环境更具优势,成为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和门户。
    
    广西正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尽快批准建立北海保税区和南宁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改善至北海、玉林、梧州的交通条件,打通面向粤、港、澳的高标准快速通道。
    
    广西沿海地区将大力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型的高新技术产为、海洋产业,大力发展商业、金融、饮食、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各种专业市场、劳务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尽快扬龙头,并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经济区
    
    1、以工业为重点的桂中经济区
    
    这一区域集中了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已形成以机械、冶金、纺织、食品、化工、轻工、建材、电力、电器、家电、电子、造船、木材加工业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重点发展以汽车、工程机械及通用机械及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工业,以钢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牙膏为主的日化工业及造纸、包装印刷业。大力改造、提高制糖、有色金属、汽车和机械制造、建材、钢铁、石化、电子等现有工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突出发展食品、制药、卷烟、林化等轻工业,培育名牌,形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发展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
    
    2、以旅游和农林为重点的桂北经济区
    
    该区域优势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使桂林市成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区域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建成大桂林旅游经济圈,成为全世界旅游胜地;建设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轻纺等工业,开发建设一批独具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建设漓江上游水源林体系工程和补水工程,保障漓江旅游持续发展;综合开发丘陵山区,建成为旅游服务的农林果商品基地。
    
    3、以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的桂东经济区
    
    该区域位于西江两岸,东连广东,是大西南往广东、港澳的东向通道和门户,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向大西南扩散的前沿地带,起着承东接西的作用。同时,该区域是广西农业最发达的地带,又具有西江航运之利,是广西重点开发的地带。主要是建设成为广西的创汇农业基地和轻加工业出口基地,加强与港澳及海外交往。
    
    4、以种养和矿业为重点的桂西经济区
    
    该地区是广西矿产、水能资源富集区。矿产有30多种,居全国前列的有锡矿及铝土矿,居广西前列的有石油,其储量为1200万吨,褐煤4亿吨,还有宜于开采的锰及有色金属钛、锑、非金属膨润土、水晶、石膏等中小矿种。天生桥、岩滩、大化电站均在该区域内。这一区域物产丰富,主产粮食、甘蔗、水果、土特产。水果以芒果、龙眼、柑橙最多,尤以象牙久负盛名。土特产云耳、茶叶、油桐、茴香等,并以其质地上乘,产量丰硕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