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浙江省投资环境

2001年12月17日

    
    一、交通
    
    1、港口
    
    浙江有可建深水港的海岸线300多公里。已建成以宁波、舟山、乍浦、海门和温州五大港为主的34个港口,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4座,年货物通过能力2.7亿吨,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个港口有运输往来,并开通了美国、日本及香港的班轮航线。中国四大中转港之一的宁波北仑港,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是中国目前最大、最好的进口铁矿中转基地。舟山港已跨入国家级大型港口的行列。舟山岙山可停靠25万吨超级油轮,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中转码头。
    
    2、铁路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浙江境内有杭州-上海、杭州-江西、杭州-宁波的3条铁路复线和杭州-宣城、金华-温州的2条铁路干线,总里程1185公里。
    
    3、公路
    
    6条国道和66条省道公路构成了浙江的公路干线网,总里程4.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7公里。继上海-杭州-宁波、上虞-三门高速公路通车后,宁波-台州-温州、杭州-金华-衢州、杭州-南京、金华-丽水-温州等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部分路段已通车。到2002年,浙江省内高速公路将超过1000公里,形成省会杭州至各市之间的“4小时公路交通圈”。
    
    4、航空
    
    浙江现有杭州、宁波、温州、黄岩、义乌、衢州、舟山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60余条。新的杭州萧山机场已建成通航。
    
    5、河运
    
    全省有内河航道1.04万公里,居全国第3位;干线航道10条,1230公里;内河港口105个,年货物通过能力2.1亿吨。
    
    二、电力
    
    电力供应充足富裕。浙江是中国利用水力、火力、风力、潮汐、核能等多种能源发电最好的省份,已建有北仑、镇海、台州、温州、长兴、嘉兴等大型火力发电厂,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等一批大中型水力发电厂。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一期30万千瓦机组已并网发电,二、三期工程也即将建成。温岭江厦潮汐电站装机容量3200千瓦,规模居世界第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规模居世界第二。省内还有三门核电站、滩坑水电站等大型电力项目正在筹建之中,一批大型火电厂可望在近年内建成发电。全省现拥有总装机容量1810万千瓦,2000年总发电量达624.8亿千瓦小时,电力供应充裕。
    
    三、邮电通信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全省邮政营业网点2400多个,大多数实现了窗口营业电子化;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开通了69条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航空邮路,使浙江省成为中国航空邮路较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1330万门,移动通信网总容量超过1000万门。省内长途通信干线已完成从电缆向光缆的转变,实现乡乡通光缆。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电话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到2000年底,全省有互联网用户110万户,数据通信用户3.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41.6部,居全国各省首位。
    
    四、管理服务
    
    浙江省重视涉外经济管理和服务,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涉外管理和服务体系。全省上下不仅尊重外商经济管理自主权,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能按国际惯例经营企业,而且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1、涉外经济管理机构健全
    
    省政府设有对外经济开放领导小组,对全省对外经济与开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1998年,浙江省又组建了省外商投资管理局,负责管理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全省县以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对外经济贸易和外商投资管理机构,形成了管理对外经济与开放的工作网络。
    
    2、法规政策逐渐配套
    
    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同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陆续颁布了20多个涉外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内容涉及对外贸易发展、开发区开发建设与管理、税收优惠、资金借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房地产开发、外汇管理、外商投资企业权益、简化入出境手续等。一个确保外商合法投资权益的法律、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3、投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省一级设有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各市(地)普遍设立了涉外经济咨询服务机构。省和有关市(地)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各级海关、商检、金融、财政、物资、邮电、城建、人事、劳动以及公用事业部门,依照法律和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