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点击2002年中国经济新现象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呈现出龙腾虎跃之势,迸发出奔向未来的勃勃生机。在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生活大舞台上,中国经济再次上演一幕幕令世人瞩目的精彩大戏。
    
    打开财富涌流的闸门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共十六大以后,关于“社会财富”的议论成为热点,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不少地方的“红帽子”企业纷纷摘帽,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有研究显示,中国目前民间资本存量超过11万亿元,使这部分资本成为“百姓创业基金”,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是中国经济维持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中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投资,降低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民间投资出现启动迹象,特别是浙江、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空前活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前三季度,集体经济投资3350亿元,同比增长15.7%;个体经济投资3704亿元,增长20.2%,私营企业出口份额成倍增长。
    
    垄断行业破“坚冰”
    
    今年,中国垄断行业重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拆分”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一度争议颇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实施。原国家电力公司“一拆为八”: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据悉,经过紧张筹备,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年内可望挂牌运转。电信业大重组,出现多家竞争局面。南北拆分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挂牌运营,宣告中国电信业全新格局确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卫通、铁通六家公司在电信市场上所占份额无一超过50%,竞争将使老百姓充分受益。
    
    世人关注的民航体制改革方案于10月揭晓:原直属中国民航总局的9家航空公司和4家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三大运输集团公司和三大服务保障集团公司全新成立,一举与民航总局脱钩。
    
    政府部门“跑步瘦身”
    
    “跑断腿,磨破嘴,客没少请,礼没少送,章没少盖,事还没办”。这些辛辣的语言曾经是老百姓对某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无情讽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日前,首批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布。厚厚的项目清单,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履行承诺的庄严行动,也标志着政府在转变职能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政府“跑步瘦身”,进行自我革命,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目标是人们殷切的期盼。当前,中国行政管理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任务十分艰巨。据了解,第二批要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正在研究处理之中。
    
    企业出口遭遇层层“壁垒”2002年,中国遭遇了炮火最密集的“倾销战”。统计显示,前10个月,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动4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近7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也不平静。从年初开始,西方国家以“绿色”的名义,对中国一些“菜篮子”产品打出禁牌。欧盟对中国兔、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封关,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日本也抬高了中国蔬菜、畜产品的出口门槛。
    
    贸易壁垒设置使中国部分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贸易壁垒,熟悉世界贸易游戏规则,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令人可喜的是,不少企业勇于应诉,和洋人“过招”,赢得了反倾销战胜利。面对国外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初步建立起应诉预警机制。

    汽车消费“闪亮登场”
    
    “你买车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人见面的问候语。
    
    今年,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争夺这块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世界几大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如通用、福特、丰田、菲亚特、现代,都在中国合资办厂。国内汽车厂商明显加快了轿车车型更新的步伐,车价也出现大幅下调,这直接刺激了轿车市场的繁荣。
    
    今年以来,汽车工业一路领跑。据统计,今年前10月全国累计生产轿车83.9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6.3%。根据目前轿车生产形势分析,全年轿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已成定局。
    
    外资银行“抢滩登陆”
    
    3月21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向中国境内各类客户全面开办外汇业务。此举意味着经过银行业23年的逐步开放,中国老百姓可以直接体验来自外资银行的金融服务了。
    
    几乎与花旗银行全面开办外汇业务同时,南京爆出“爱立信事件”:南京爱立信公司还清合作多年的中资银行的19.9亿元贷款后,转投外资银行。业内人士惊呼:中外资银行进入了“论剑过招”的时代。
    
    如果说花旗银行在国内金融界更多的是搅起一种竞争氛围的话,那么自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珠海等5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无疑使竞争具有了实质性内容。目前外资银行已进入全面“备战”时期,央行统计显示,外资银行前三季度在华共有营业机构181家,其中45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促进就业成为头等大事
    
    9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解决就业问题已被党和政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六大报告更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在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外,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形势尽管严峻,但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仍然比较充分。中国目前仍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按照每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可吸纳4000万人就业。结构调整中也蕴藏着大量就业机会。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城市中,至少有150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
    
    股市结构改革前所未有
    
    经过10余年风雨,人们早已习惯了股市的涨涨落落。
    
    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曾一度为股民关注,也引发了股市短暂行情。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政策。沪深股市24日开盘即放出巨量,涨幅超过9%,成交量达898亿元,创出自2000年2月17日以来的最大成交量。不过,反转行情只是“昙花一现”,股市此后一路阴跌,长期在低位运行。
    
    虽然股市人气低迷,不过证券市场的结构改革并没有停止。首家合资基金公司的获准筹建、开放式基金高速扩容、上市公司购并办法出台、QFII制度的正式实施……各种创新政策层出不穷,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这对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具有实质性利好。
    
    年终盘点,中国经济欣欣向荣难以尽述。当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就业压力沉重、通货紧缩之势未除,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等。但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前途光明。正像外电所说,“再攀新高峰”的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热土”。